兰州日报讯 兰州鼓子作为地方民间曲种在兰州地区已流传上千年,但目前有面临失传的可能。彭家坪20多位兰州鼓子民间老艺人深为后继乏人忧心——
据这几位民间老艺人介绍,五六十年代,兰州鼓子活跃于各处众多的茶园里,是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兰州人喜闻乐见的一个清雅、高尚的地方民间曲种。它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分明;唱词诗意浓厚,韵味深长。他们还透露,建国初期,兰州鼓子还参加过北京的曲艺汇演呢。
“表演兰州鼓子是爱好者自愿结合,以喧关的方式,用唱表达故事情节的,这样就会使听众慢慢品出味道来。”龚大泰在向记者说出自己的感受时,也对兰州鼓子目前面临的现状表示焦虑:“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这一民间传统曲目,说它陈旧迂腐,缺少现代气息。我们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如果不能传承下去,兰州鼓子就有消失的可能啊。”
著名兰州鼓子老艺人郑鸿声之子郑永瑶多年致力于兰州鼓子的研究,记者采访他时,他更是表现的忧心忡忡:“种种迹象表明,兰州鼓子目前正处在衰落和断层的边缘,上级文化部门应引起相当的重视,有必要进行抢救,让这一清雅而又充满民土气息的民间传统曲种传承下去。”
他还表示,兰州鼓子源于唐宋,繁于明清,在兰州地区已流传上千年。从1830年(道光九年)算起,有师承关系达177年,如果失传,那真是太可惜了。
当下,这20多位民间老艺人都是兰州鼓子协会彭家坪分会的会员。分会成立于1978年,在王雅禄、郑鸿声、张麟玉、彭维海等老一辈兰州鼓子民间艺人的带领下,对这一民间艺术进行了挖掘、整理和传承。其中已去世的王雅禄于2006年6月初应邀带领10人在中国音乐学院参加兰州鼓子录音活动,他本人从1992年起,曾先后任甘肃曲艺家协会一、二届名誉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获得过近10项奖励和证书。
如今,郑永瑾、龚大泰这20多位彭家坪的老艺人们每逢星期三、星期六和星期日就去水磨沟、马滩村茶社和郑家庄老年活动中心演唱兰州鼓子,远路骑自行车,近路步行,演唱的大多是传统剧目选段和现代剧目选段。眼下隆冬时节,依然难掩他们演唱兰州鼓子的热情。他们的最大心愿是:希望兰州鼓子永远传唱下去,让兰州人心底积淀一份本土文化情结。(记者王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