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第八届安徽省艺术节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字体: 】  

[图文]第八届安徽省艺术节




安徽民间歌舞音画《皖风徽韵》

创新形式 精彩纷呈

    一是坚持专业艺术、群众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的有机结合。既有精湛精彩的专业艺术调演,也有兼顾多个层次群众文化需求的异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活动,还有反映安徽省民族民间艺术的展示,与6月9日第二个全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有机结合和呼应。

    二是坚持全民参与与全民共享相结合,使广大人民群众既成为艺术的创造者,又成为艺术的享受者。其中“八艺节请农民兄弟看电影”活动,将艺术节活动延伸到农村,全年为农民兄弟安排放映16万场电影。

    三是创新艺术节举办方式。第八届安徽省艺术节改变过去由省文化厅独家承办的模式,首次与举办地市的人民政府联合承办。

    四是创新艺术节组织运作方式,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制定艺术节捐赠赞助活动相关优惠政策,以开放、创新的姿态,积极利用艺术节品牌资源,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办节。

    五是设立观众最喜爱的剧目奖、观众参与奖等奖项。由观众通过报刊、网络、短信等形式投票评选喜闻乐见的活动、节目、演员。


艺术创作繁荣 演出市场活跃

——近年来安徽省艺术创作演出巡礼

    安徽省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7个,其中省级院团5个,艺术门类涉及歌舞、杂技、曲艺和15个戏剧剧种。在省委、省政府“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指引下,省文化厅与各艺术院团高度重视地域特色,突出优势,狠抓创作,锐意创新,全省艺术创作繁荣、演出市场活跃。

    舞台艺术作品创作的数量和质量有较大攀升

    近年来,全省每年新创大型剧目8至10台,不少作品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演出,受到好评,参加全国专业艺术赛事取得好成绩。如省话剧团的大型儿童剧《老巴克与小巴克》、省歌舞剧院的民族音乐作品《徽韵》、马鞍山市的儿童剧《男子汉行动》、铜陵的黄梅戏《青铜之恋》等。省市院团的新作频频登上大舞台,表明全省艺术创作质量有较大提升。

    优势门类的龙头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黄梅戏、花鼓灯舞蹈是具有浓郁安徽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种。黄梅戏作为安徽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和标志性的文化形象,其艺术创作一直是领导、专家和观众关注的重点。省黄梅戏剧院近5年来共移植、新创15台大戏,特别是2005年一年新创了《知心村官》、《雷雨》、《霸王别姬》、《何处桃花红》(原名《逆火》)4台题材不同、风格迥异的大戏,其中《雷雨》参加第九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剧目奖;2006年在文化部组织的戏剧调演中,《逆火》获二等奖。

    作为黄梅戏故乡的安庆,具有较强的原创生产能力,继《徽州女人》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之后,近年来又创作多台新戏并且达到相当的艺术水平。黄梅戏的创作和演出近年来在国内频频闪现亮点,成为热点,它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在戏曲界已成不争的事实。

    在黄梅戏的龙头带动作用下,安徽省舞蹈创作连续两年在全国舞蹈比赛中有良好表现,涌现了像省歌舞剧院编排的《徽女情》、《灯》、《淮水舞韵》和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编排的《俏兰花》以及省泗州戏剧院编排的花鼓灯舞蹈《鼓乡情韵》等在全国获奖的优秀舞蹈作品。儿童剧和少儿舞蹈创作也佳作迭出,省话剧团承办的“童心大舞台”专场演出已逐渐成为安徽省的儿童剧知名品牌;以淮南市为代表的少儿舞蹈在全国屡屡获奖。

    现实题材作品成为舞台艺术创作的重点

    关注现实、直面人生、重视现代戏创作是近年来安徽省艺术创作的可喜现象。省黄梅戏剧院的《知心村官》、阜阳市的梆剧《红灯绿灯》、滁州市的京剧《张太昌》、六安市的黄梅戏《香椿树》、合肥市的话剧《何家庆》等都是根据安徽省英模人物事迹创作的,具有较好的艺术感染力。两年一次的全省小戏折子戏调演,推出了大批现实题材的小戏,不少作品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特别是淮北地区现代小戏创作在全省独树一帜,形成自然、幽默、朴实的艺术特色和审美品格。

    地域文化资源的开掘渐成艺术创作自觉

    安徽的艺术家们着力开掘地域文化,执著地进行艺术实践,不乏成功之作。如黄梅戏《徽州女人》、《风雨丽人行》、《孔雀东南飞》,徽剧《刘铭传》,铜陵市的青铜文化三部曲,黄山市的舞蹈《无梦到徽州》,蚌埠、宿州、淮南等地的淮河风情花鼓灯歌舞等,连同秉承新安画派风骨冠以黄山风艺术旗帜的一大批美术作品,都以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再现了安徽历史文化的灿烂,承继了徽文化的艺术神韵,同时也表明了安徽艺术家弘扬光大地域文化的自觉意识。


安徽民间歌舞音画《皖风徽韵》

    由省文化厅精心策划、省歌舞剧院倾力打造的安徽民间歌舞音画《皖风徽韵》,作为全省舞台艺术创作的重点作品,将于5月18日第八届安徽省艺术节开幕式暨’2007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文艺晚会上精彩亮相。

    大型安徽民间歌舞音画《皖风徽韵》以创新、展示为目的,以安徽丰富的民歌、民舞、民乐为表现形式。编创者在充分挖掘、整理、创新的基础上,以时代眼光审视安徽民间歌舞的传统艺术价值,从艺术结构、舞台样式等方面进行全新整合,赋予其完整而崭新的美学意义,充分展示了安徽民间歌舞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神韵。

    《皖风徽韵》突出安徽地域文化特色,采用板块式结构,分为“无梦到徽州”、“乡音百年心”、“大河舞盛世”3个篇章,以从南到北的风格过渡为结构脉络,以沉着舒缓到激昂奔放为节奏走向,相互交织,呼应成章。

    安徽民间歌舞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兼有南北融合的文化地域特征,形成了从柔美到奔放的艺术特色。将这块沃土上绚丽多姿的民歌民舞荟萃展示出来,一直是安徽文化人多年的梦想。凸现安徽山水人文色彩的民间歌舞音画《皖风徽韵》汇集了当今国内一流的编创人员,参加演出的150名演员是从省歌舞剧院、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省黄梅戏剧院、滁州市歌舞团遴选出的优秀青年演员。这是近年来安徽省创意最新、阵容最强、艺术定位最高、科技含量最多的一台大型歌舞类作品。



节标

    从汉字“徽”的结构变形而来,以中国金石印章与书法相结合的形式来表现安徽文化的独特魅力。左边红色篆刻部分是著名的歙砚造型,右边是将“徽”字偏旁衍变为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文”字。整体构图庄重严谨,富有新意,充分体现安徽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和强烈的地域色彩,同时表达出安徽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坚定姿态。



吉祥物鼓娃“和和”

    以谐音表明第八届安徽省艺术节的主办城市合肥,并取建设和谐文化、和谐安徽、和谐社会之意。在人物及动作设计上,以安徽凤阳“双条鼓”为主要元素。“鼓”是中华民族喜庆活动的常用器乐。凤阳花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个设计地域特征鲜明,姿态欢腾跳跃,服饰鲜艳灵动,形象活泼可爱,表现了艺术节喜庆欢乐的节日气氛。

中国文化报   新闻录入:剑苗    责任编辑:剑苗 更新时间:2007/5/17 11:02:31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