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进入第3天,昨天又是周六,各展馆的人流量明显增大。和其他热热闹闹的展馆相比,会展中心8号展馆是最安静的一个展馆。
“但这是最有内涵的一个展馆!”一位参观的观众说,自己最喜欢这个安静的8号馆,在馆里慢慢行走,细细品读名家字画、文学大师的作品,实在是一种享受。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展区,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指出了展区的“镇馆之宝”,即巴金、茅盾、冰心三位文学大师的手稿,这些手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手稿无语,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计蕾老师告诉记者,它们能“讲述”作家的创作历程,能讲述文学作品的创作故事。通过大师手稿,不仅可以了解作家创作思路的演化形成,还可对作品有更深层面的理解和分析。
记者特别留意了茅盾先生的代表作《子夜》的手稿。手稿用窄8开蓝色竖线稿纸,据介绍,茅盾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许多作品用的都是这类稿纸。手稿用钢笔书写,蝇头小字,笔笔画画透出作家的执著严谨。稿子上修改增删处不少,有的地方改动过数次,仍然给人整洁清晰的印象。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茅盾是当编辑出身,20岁就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深知编辑看稿甘苦。书写清楚整齐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也可避免无谓的错字。
细读《子夜》手稿,记者注意到,《子夜》书稿的原标题为“夕阳”,而非“子夜”,计蕾告诉记者,“夕阳”就是《子夜》这部名著的原名。在书稿的下侧,展示的是《子夜》的创作提纲。计蕾告诉记者,从原稿和创作提纲上可以看出,茅盾先生对于创作极其认真严谨,创作时首先是列好提纲,对全篇的创作认真谋篇布局,然后才开始写作。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老师们向记者介绍说,展览分为“文学大师风采展”和“此物最堪思—作家友情展”两大部分,一本书、一副照片、一封信札、一件物品、一份手稿,都在展示大师们的丰富人生和独特个性。文学馆共有藏品38万件,这次带来的都是精品,细细品味,其中滋味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