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每一项“非遗”都是一个传奇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字体: 】  

[组图]每一项“非遗”都是一个传奇


古琴到底有多老?2000多年。当今世界乐坛上能够2000多年来琴音不绝的,只有古琴。因为古琴音域宽、声调美,而被音乐界人士誉为“中国乐器之王”。有史记载,2000多年前,俞伯牙就是弹古琴遇上知音钟子期的,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一大美谈。不过,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能够熟练掌握古琴制作和演奏技巧的人才已经为数不多,属于濒危品种,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就把古琴列入了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本报记者 陈久志/文 金顺根/摄

  

  一个完整精美的雕版印刷江南水墨画,要先刻树干、树叶、房屋三个不同的模板,然后分三次印刷,将三个不同的画面错位叠加,最后形成融为一体的图案;一个精致小巧的小竹篮,有十二道工序,要把一根竹子切成大小均匀的篾片,然后编织成篮,整个过程要一小时……在昨天我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一些民间艺人现场展示的传统手工艺绝活,让前来参观的市民啧啧称奇。

  据了解,目前杭州市列入各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项目共有348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57项,市级99项,区县市级184项。本次展览分成果展示、现场表演、录像播放、图片展览共四部分,涉及市级及以上“非遗”项目近百项。不过这些看着精彩、光鲜的“非遗”,其实背后都是一个传奇。要知道祖宗留下的宝贝,是经过数百数千年的“优胜劣汰”后才流传至今的,个个都不简单。

  今天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记者特意将我市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8个项目以及申报第二批国家级的26个项目进行了对比,发现背后还隐藏着很多值得玩味的故事。

  最具贵族血统的项目

  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

  西湖龙井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有着“中国绿茶皇后”的美誉。可以说西湖龙井能有今天的地位,除了自身的“天生丽质”,也离不开古时帝王将相的厚爱。

  龙井茶在明代时就声名鹊起。明太祖朱元璋实行“罢造龙团”、“叶茶上供”这一茶叶采制变革的措施,一改宋元时上贡团饼茶的旧制和朝野饮茶的习惯,把“叶茶”(龙井草茶)作为唯一贡茶,促就西湖龙井茶在明时迅速崛起。

  至清代龙井茶步入鼎盛时期。清高宗乾隆皇帝对西湖龙井偏爱有加,不仅将龙井茶作为贡品,还作为朝廷对大臣的恩赐品。他六次下江南巡游,就有四次到西湖茶区观茶、品茗、赋诗、作歌,还亲笔题书了“龙井八景”,更提升了龙井茶的声誉。

  西湖龙井茶在一千多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演绎着许多人文的、历史的、地理的动人故事,先民和传承者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逐渐形成了选育良种、勤耕栽培、精细采摘,特别是在炒制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具有鲜明技术特色的炒制工艺流程即西湖龙井茶炒制“十大手法”。为有效保护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和声誉,2001年国家质检局专门发布28号《龙井茶原地域产品保护》公告,批准龙井茶原产地域为西湖产区。由西湖龙井茶引发的文化艺术创作、社交礼仪往来、养生健体、休闲旅游、商贸经营等种种活动载体,在同类产品中彰显了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西湖龙井茶以及它的采摘和制作技艺,是西湖先民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

  在这34个国家级或准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基本上都流传于民间,唯独西湖龙井与皇亲国戚有着太深的渊源,被评为“最具贵族血统”也是实至名归。

  最具明星潜质的项目

  浙派古琴艺术

  古琴到底有多老?2000多年。当今世界乐坛上能够2000多年来琴音不绝的,只有古琴。因为古琴音域宽、声调美,而被音乐界人士誉为“中国乐器之王”。有史记载,2000多年前,俞伯牙就是弹古琴遇上知音钟子期的,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一大美谈。不过,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能够熟练掌握古琴制作和演奏技巧的人才已经为数不多,属于濒危品种,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就把古琴列入了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悠久的历史传统再加上独有的人文特征,使得古琴成为世界性的“国宝”,俨然是“非遗”大家族中最闪亮的大明星之一。2006年,我国也将古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浙派古琴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复于民国,兴于当代,与古琴一脉相承,师出同门,属于那种同根生的“树”和“枝”的关系。至于区别,那就是浙派古琴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因其地理环境、气候风物、语言习俗的不同而在艺术风格有所改变。说专业点,浙派风格是追求“微、妙、圆、通”的“希声”音色以及“清、微、淡、远”的艺术境界。说白了,就是很浙江风俗的个性。

  现代浙派古琴的兴起,首推我国著名琴家徐元白(1893-1957年)。抗日战争前后,徐元白就曾组建琴刊、琴社,当时冯玉祥、马一孚、张宗祥等社会名流都是他的会员。由他自琵琶曲移植的琴曲《思贤操》,成为经典曲目之一。他提出的”左一纸,右一指“的制琴口诀,被此后制琴界奉为定律。如今,杭州的“西湖琴社”、“霞影琴馆”是现代浙派古琴活动的主要平台。在这些民间艺人的苦心经营下,无论在组织琴会、内外交流、授徒讲学、著书立论等各方面,浙派古琴都是生机勃勃、方兴未艾。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儿子”的浙派古琴被评为“最具明星潜质”的项目实不为过。

  最具江南特色的项目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又名“丝竹”、“国乐”,是广泛流传在江浙沪一带的民间器乐,素有“人间仙乐”之美誉。

  江南丝竹的演奏人数能多能少,多则10来人,少则2-3人,通常有5-8人,亦可以单独自娱,即兴性很强。乐队所用的乐器,常用的有扬琴琵琶、三弦、阮、筝、二胡、中胡、笛、、木鱼(教板)、碰铃等,各档乐器单件参与,不重复。不同乐器之间时现时隐,时扬时抑,时明时暗,时断时续,不强调节奏一致,也无“巨浪彼岸”、“惊雷万钧”的气势,但总的线条却很清楚,这正是区别于民间吹打乐及其他丝竹乐的不同之处。

  上世纪二十年代,杭州著名丝竹家王巽之在孤山东麓的凌社,创办了“杭州国乐社”,不仅演奏大量传统乐曲,还不断地进行移植创新,把民间曲牌《玉娥郎》改编成丝竹曲《小霓裳》,改编古曲《高山流水》。加工整理《窃绣鞋》等曲目,形象鲜明,意境盎然,很快流传到上海等地。王巽之又与丝竹前辈程午嘉在上海创办了《华光乐社》,打开了沪杭丝竹界大交流的局面。在杭州当时还有设在原延龄路采芝斋楼上的《雅园》,以及鼓楼和众安桥等丝竹演奏点,似有“风飘仙乐处处闻”景象。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传媒变革的冲击,传承久远的“江南丝竹”正在衰落。

  江南丝竹余音尚在,但声弱势微。综观这34项“非遗”大名单,地域性强可谓是最大特色。但与其他绝大多数项目仅局限于一地相比,江南丝竹则融江浙沪精华于一体。清道光年间的《嘉兴府志》记载,“采苏杭之丝,截洞庭秀竹,变吴越之清音,集弦索精粹”,才配称江南丝竹。最具江南特色的项目,非江南丝竹莫属。

  最具知名度的项目

  梁祝传说

  你可以没听过古琴,因为你不足够高雅;你可以没打过西湖绸伞,因为你不足够浪漫;你可以没说过小热昏,因为你不足够通俗。但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这个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发生在杭州的千古爱情绝唱,你总该知道吧?!

  如果说梁祝传说在杭州是妇孺皆知,还不足以体现它的知名度的话,放眼全国、全球呢?

  梁祝传说自1600年前的晋代形成以来,主要流传于宁波、上虞、杭州、宜兴、济宁、汝南等地,并向中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流传辐射。在流传的过程中,各地人民又不断丰富发展传说的内容,甚至还兴建了众多以梁祝传说为主题的墓碑和庙宇等建筑。而根据梁祝传说改编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不计其数,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求学、婚恋的独特风尚,构成了庞大的梁祝文化系统,并以曲折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奇巧的故事结构而受到民众的广泛喜爱。

  如果国内如此高的知名度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就放眼国际吧:一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东方的“罗密欧和朱丽叶”。此外,梁祝传说还流传到朝鲜、越南、缅甸、日本、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其影响之大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实属罕见。

  杭州市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26项)

  民间文学类:

  西湖民间故事、杨乃武与小白菜传说、朱三与刘二姐长篇叙事民歌

  民间音乐类:

  浙派古琴艺术、江南丝竹、畲族民歌

  民间歌舞类:

  淳安竹马

  传统戏剧类:

  淳安三脚戏、杭剧

  曲艺类:

  武林调、杭州摊簧、杭州评词、杭州评话、独脚戏

  杂技与竞技类:

  九楼

  民间美术类:

  西湖绸伞、王星记扇、萧山花边

  传统手工技艺类:

  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杭罗织造技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杭州铜雕、越窑青瓷烧制作技艺、都锦生织绵

  民俗类:

  杭州运河船民习俗

  附:

  杭州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8项)

  西泠印社的金石篆刻艺术、小热昏、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富阳竹纸制作技艺、胡庆余堂丹药制作工艺、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余杭滚灯

杭州日报   新闻录入:剑苗    责任编辑:剑苗 更新时间:2007/6/12 9:53:46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