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著名
扬琴家、中国
音乐学院业余
音乐学校校长屈连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45周年。没有大操大办的音乐会,也没有鲜花和掌声,有的只是屈连江45年来在 “
民乐百花园”中的辛勤耕耘所结出的累累硕果。自1982年以来,为了弘扬
民族音乐,他办起了
二胡、
琵琶、
扬琴、
古筝、中阮、
笛子等
民族音乐培训班,在
民乐不景气的情况下,培养了7000多名学员,其中400多人次在全国或市级重要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不少学生更是走上了专业音乐道路。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40多家媒体报道,他个人也被北京市音协授予“好校长”光荣称号。对屈连江来说,为中国民乐事业培养人才,为孩子们送上音乐启蒙的美妙声音,就是对他45年工作的最好回报。
说起和艺术教育特别是幼儿艺术教育结缘,还得从20多年前说起。屈连江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之后留校任校,1964年调入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82年,他应邀在东城区少年宫开办幼儿扬琴班,最小的孩子才4岁。他采取复式教学法,因人施教,并为孩子们创编了350首扬琴练习曲,出版了3册《扬琴独奏曲选》。扬琴班先后有140人次在全国和北京市、区级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近20名学生考取了音乐艺术院校以及专业艺术团体。同学们演奏的 50多首乐曲,经电台多次向海内外播出,好评如潮,于是出版社主动为孩子们出版了4集盒带式、3盘录像带并发行全国。屈连江从此爱上了幼教事业。
1986年,屈连江的才能受到中国音乐学院有关领导的重视,领导让他组建中国音乐学院业余音乐学校,并由他担任校长。院长李西安对他寄予厚望,语重心长地说:“学校虽然是专业的业余,但我希望你把它办成业余的专业!”屈连江牢记老院长的嘱托,求贤若渴,四处网罗人才,所聘教师均为来自专业院校的业务骨干,其中有不少正副教授。
屈连江从不把业余音乐学校当成是教师捞外快的自留地,而是以正规办学的态度,以对孩子和家长负责的态度,以普及音乐教育的使命感,一点一滴地建设这所民族音乐教育的业余音乐学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他采取了聘任制,根据所教学生的数量,用授课费提成体现多劳多得。他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奖罚分明。学校老师上课迟到的,罚款300元。一次两位校长助理因为下大雪无法去平谷上课,又未能及时通知对方,受到屈连江的严厉批评:“困难再大也不能不讲信用!”对在比赛中获奖的教师,他都给予奖励,并发文表扬。这些规章制度的管理,使学校获得了好口碑,也使业余音乐学校有了一支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
屈连江把学校当做家庭,把师生看做兄弟姐妹,与大家同甘共苦。朋友送他东西,哪怕是新下来的几斤香椿,他也要与大家分享。有的厂家知道他是扬琴名家,为拉关系请他把价值六七千元的扬琴拿回家“试用”,被他婉言谢绝,说愿意支持音乐事业可以赞助给学校。学校经济公开,作为校长的他更是两袖清风。多年来“校长兼职费”累计7万多元,他分文不取,连院领导给予他的资金,他也分给了全体教师,他也因此备受师生们的尊敬爱戴。
这些年来,屈连江率领学校民乐团多次赴我国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新加坡交流演出,反响热烈,获得了高度评价,他觉得这是对他最好的回报。他希望音乐如春风化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让艺术的种子开花结果。国际
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慕其名声,提出为他出版录像带,他说:“还是给孩子们录吧!”孩子们的成功就是他的成功,他更愿望分享孩子们的成功带给他的喜悦。
如今,屈连江仍然耕耘在艺术教育的园地里,他像一个永不知疲倦的园丁,为民乐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他说:“尽我所能,让更多的孩子们走进民族音乐的殿堂,是我最大的心愿。只要有可能,我会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