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丝弦双璧”的丝弦情缘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字体: 】  

“丝弦双璧”的丝弦情缘


    在文化部近日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河北省有37名来自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共五大类的传承人当选。加上第一批的16名继承人,共53名。这是国家最高文化行政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进行的评审命名,自此国家将对其技艺传习、展示交流、研究出版等活动给予政策扶持。

    代表性传承人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公众的印象中逐渐黯淡之时,这些传承人通过一代代的坚持不懈和艰难跋涉,坚守一方阵地并默默地感动我们。从即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燕赵珍存"专栏、让读者了解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推出的是"丝弦双壁"边树森和张鹤林。

    群英会

    在当今丝弦界,最著名,艺术造诣最深的艺术家有两位,他们就是有“丝弦双璧”之称的边树森、张鹤林。68岁的边树森和64岁的张鹤林,双双当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家庄丝弦项目)传承人。两位老艺术家均已退休,但他们仍坚持活跃在舞台上,致力于丝弦艺术的创新、发展与传承。鼠年正月,“丝弦双璧”在繁忙的演出间隙,抽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见证和亲历过的,有关丝弦的荣辱兴衰,和作为丝弦传承人的传承思路。

    冀中平原的奇葩

    张鹤林出生在梨园世家,自小跟随父亲和叔叔在石家庄一带演出,1960年进入石家庄市少年丝弦剧团,跟随曾受周总理接见的丝弦宗师王永春学艺。从艺50来年,张鹤林见证了丝弦艺术的兴衰荣辱。说起丝弦当年的繁荣盛况,他难掩兴奋。

    张鹤林小的时候(新中国成立前后),石家庄南长街一带叫“南花园”,是三教九流聚集之地,类似老北京的天桥。“那时候南花园有十来个剧场演丝弦,演出剧目都是《杨家将》、《隋唐传》这样的连本戏。每个剧场几乎天天爆满,观众们都是排着队买票,每场1000多人,还有许多人站着看戏依然兴致不减。”在丝弦独领风骚的年代里,广大城乡形成了“无丝弦戏不开台,丝弦戏不到不开台”的局面。

    在边树森的家里,有他的徒弟李文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生)整理的许多关于丝弦的资料,足见丝弦曾经的繁荣:1957年至1965年,周恩来总理五次观看丝弦,四次接见丝弦演员,亲笔为石家庄丝弦剧团题词;1958年,石家庄丝弦赴朝鲜战场慰问志愿军官兵;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把丝弦戏《空印盒》搬上了银幕;1961年,石家庄丝弦又奔赴山东、河南、江苏三省的十个城市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场场爆满……

    丝弦的冬天

    然而这样的盛况随着时代的变化不再出现。1988年,石家庄市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实行团长承包制,将丝弦艺术和演员“推向社会”、“自己找饭吃”,戏校丝弦科停办……石家庄丝弦,从此陷入了长达十多年的低谷。

    回忆起这十年低谷,边树森禁不住热泪盈眶。丝弦被推向社会后,石家庄市丝弦剧团被分成两个演出队,下乡演出自己找饭吃。边树森作为其中一个演出队的承包团长兼主演,曾带领一队演员,演遍了冀中地区几乎所有村庄。“那时候下乡演出条件很苦,大家吃的是大锅菜,睡的是大通铺,演员们穿的皂靴都露着脚指头。有时候大冬天在山区演出时,只能住在学校里,除了少数人能睡在桌椅上,大多数演员只能把铺盖撂在冰凉的水泥地上。”边树森说,在十年低谷时期,很多演员尤其是青年演员,因为条件艰苦再加上看不到丝弦的希望和出路,从此离开了丝弦。

    丝弦的衰落,从边树森的徒弟李文华整理的关于丝弦的资料里便可窥一斑。2006年某报纸(因为是剪报报名不得而知)头版刊登的《救救丝弦》一文这样写道:石家庄市丝弦剧团位于新华路235号。它的真容被包围在临街一排河间驴肉火烧、兰州拉面等嘈杂的店铺之中,已经关闭的小剧场是座“危房”,排练厅里设施简陋灯光昏暗,年久失修的屋顶上甚至生长着几株椿树……

    生生不息的传承

    2006年石家庄丝弦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萧条了多年后开始重新被认识。石家庄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30万元,成立丝弦教学班,招收40名年轻的丝弦戏学员,由丝弦剧团的老演员负责授艺,目标是把他们培养成丝弦戏的新一代传人。

    张鹤林和边树森都已年过花甲,但依然活跃在舞台,他们希望趁着还能演得动的,好好扩大丝弦的影响力。等到从舞台上退下来之后,再专心授徒传艺。

    ■相关链接:

    丝弦

    丝弦又名弦子腔,是河北省的古老剧种之一,流行于河北省中南部的广大农村,以正定、石家庄一带为中心。丝弦戏在音乐方面,属于牌腔与板腔共存的综合体。唱腔全部音域是两个八度,下方八度用真音,上方八度用假音。唱词最后一字,以六至十二度向上大跳后,用假声下行级进甩腔,这种尾腔翻高的唱法,使丝弦戏的地方色彩极为浓郁和突出。丝弦的伴奏乐器现在以板胡、曲笛、三大件为主,辅以二胡、弦索、三弦,打击乐器则与京剧同。

    点将台

    边树森嗓音极佳,唱腔委婉细腻、高亢明亮,高处如洪钟大吕,低处如溪水潺潺,给人极美的艺术享受。他的代表剧目《李天保吊孝》成为丝弦剧种的代表剧目,也成为丝弦的保留剧目。他刻苦研究音律,虚心借鉴其他兄弟剧种的优长为丝弦所用,他的许多唱腔中都是他自己作曲、创新改革的杰出作品。现在,丝弦青年生行演员的唱腔多是边树森的路子。

    张鹤林出身梨园世家,唱念做打无一不精,曾从师于丝弦宗师王永春,是王永春艺术的最佳继承者和创新发展者。他主演的《空印盒》、《文王访贤》、《调寇》、《金沙滩》、《黄飞虎反五关》等诸多剧目。在继承前人剧目的基础上,张鹤林还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他主演的根据莎士比亚名著改编的《李尔王》在梨园界享有盛誉。

    有些戏迷这样评价:“丝弦界边树森的唱腔在丝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张鹤林的唱念做打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燕赵都市报   新闻录入:剑苗    责任编辑:剑苗 更新时间:2008/3/5 22:01:47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