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郑之珍的剧本《目连传》问世,为正在发展中的辰河戏提供拓展的舞台;明崇祯四年(1631年),浦市的浦兴古寺前曾有一块石碑记载:“浦兴古寺为阖市礼佛圣地,每年中元宵节内修盂兰盆会……预期演唱四十八本目连戏剧。”
目连戏内涵博大精深而诡秘怪异。集天上、地上、阴间、佛、道、儒、人、神、鬼和巫傩祭祀等事象于一戏,这在戏剧中是绝无仅有的,值得认真研讨。故事以目连救母为主线,集中演染了孝悌观念。
泸溪高腔剧团于1998年10月赴法国巴黎和巴塞罗那演出浓缩本《目连救母》,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轰动西方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东方戏曲艺术的瑰宝。”
一位面容清癯、剪着短发的老妈妈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一路顺风难忘湘西》的节目中,并清唱了一曲辰河高腔。
她就是4岁学艺、8岁登台,表演辰河戏70余年,塑造舞台形象230余个的一代辰河高腔表演艺术家———陈依白。
“硕果”仅存的艺术家
日前,笔者去了泸溪县浦市镇,在小镇寻了一些老人了解陈依白的情况,那些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人对我说:“你找陈依白?她唱歌很好听,从小嗓子就很好,后来到沅陵剧团工作。可惜现在老了,前些天又得了一场病,现在怕是唱不得了。”
陈依白,1921年4月出生于泸溪县古镇浦市,其父曾做过团总,爱好高腔,常常在家里哼唱,而他们家离古戏台天后宫很近,4岁时,陈依白就常常去天后宫看别人唱戏,边看边模仿,记下了许多高腔段子。
1956年,陈依白主演的高腔剧目《李慧娘》赴北京汇报演出并取得巨大成功,许多观众虽然不知道那个有着一头乌黑秀发的年轻女子叫陈依白,却都知道她是“李慧娘”。演出结束后,周总理、刘少奇同志、贺龙元帅和文化部门的陆定一、田汉、周扬都接见了她。那些领导亲切地叫她“小鬼”,田汉部长还对她说:“不要叫我部长,叫我田伯伯。”
当年,她参加了中央文化部门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演员讲习会”,京剧大师梅兰芳、尚小云等人到堂授课。学习结束,她被推荐加入了中国戏剧家协会。
辰河戏是“高价艺术”
辰河高腔比西方国家的意识流艺术还要早!”泸溪县文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辰河高腔《目连戏》有 48本,原本在河堤上搭台演唱,在捉茅人请神开台戏时(即导语中描写的剧情),青面獠牙的鬼魅持着真刀真叉,冲入附近阴森的荒郊坟野,抓拿“三魂七魄”。而在戏中的《抬灵棺》时,所有的乡村首士都要参加迎接,而且 经过每家都要烧香跪拜,由于表演超出舞台的限制,参加人员不但只有演员,还有更多的群众。
所以说,辰河高腔不但开创了演员与观众互动的舞台表演的先河,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意识流艺术。
正是由于辰河高腔的古老原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她的艺术价值为国际艺术界所赞赏。1998年,泸溪县剧团应 巴黎秋季艺术节邀请,远赴巴黎、巴塞罗拉、等欧历史名城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