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朵柳絮,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因为父母过早地将我遗弃,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我是一朵柳絮,不要问我家住在哪里;愿春风把我吹到天涯海角,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信息。
暑假里重播最多的电视剧,一个是《西游记》,一个是《红楼梦》。央视的这两部戏,《红楼梦》开机较晚,而完成较早。1983年2月成立筹备组;12月完成剧本初稿。1984年春夏,在北京圆明园先后举办了两期红剧演员学习班,从全国各地数万名候选人中遴选出的一百多名演员在此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学习才艺。经过几次录象,反复比较,最终确定了各自的角色,进入拍摄阶段。历时3年大功告成,于1987年在央视开播。此后,这部电视剧被称为87版《红楼梦》。在这部经典之作的幕后,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文学是八十年代的显学,一篇小说就能引动全社会的瞩目,一本书能改变一个时代的风习,一部作品能给一个卑微的农村青年带来命运的转机。当时,文学青年遍地走,在《红楼梦》剧组中,就有三根很有想法的笔杆子。
陈晓旭是辽宁鞍山话剧团的演员,当时18岁,她能入选是因为她的别出心裁的自荐信。信里有两张登有她自己作品的剪报,一张画报封面,还有几张不同角度的照片。照片上的姑娘摆了一个标准的“文静”POSE:手抚着胸前的辫梢,一只手支撑在背后,坐在一片绿草坪上,显得恬静、秀美、纤弱。姑娘在信里表明自己想演林妹妹,而且对这个人物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也谈到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不卑不亢,娓娓道来。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写的一首诗《柳絮 》:
我是一朵柳絮,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因为父母过早地将我遗弃,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不要问我家住在哪里;愿春风把我吹到天涯海角,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信息。
一看这封自荐信就可以感觉到,这是个聪明而有心计的姑娘,知道怎么在人群中凸显自己。这封信打动了导演王扶林,陈晓旭获得了来京面试的机会,并顺利进入了红楼培训班。当时,竞争林黛玉角色的还有张蕾。论相貌,张蕾更漂亮一些;论气质,则是陈晓旭更接近内藏锦绣、多愁多病的林妹妹。剧组委决不下,一直寻找更合适的“林黛玉”。最后,天上没有掉下新的林妹妹,王扶林用了陈晓旭。
《柳絮》是陈晓旭14岁时的作品,意境和文笔不俗,可见她很有文学的天分。在《红楼梦》剧组,欧阳奋强和陈晓旭喜欢舞文弄墨,《红楼梦》刚刚拍完,他们就着电视剧播出的热乎气,出了一本书《宝黛说红楼》,把入选经历和拍摄花絮写了出来。此二人还经常串通一气“整蛊”别人。当时,导演给欧阳布置了一个功课:短时间内调皮起来,以找到宝玉的感觉。欧阳很想使坏,可是有想法没办法,每次都是陈晓旭帮他出主意。一会儿以表哥的名义骗一个女演员去看电影,害得人家呼朋引伴去了,在影院门口苦等多时也没见着“表哥”;一会儿以外地导演的名义骗扮演史湘云的郭宵珍去见面,害得人家大老远跑了一趟,怅然而归;最出格的一次,竟然把“老祖宗”身下的床板抽掉,害得老演员李婷躺下时着实吓了一跳。可见,陈晓旭那时就很有创意,也难怪她后来开办了广告公司,吃了创意产业饭,挣得千万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