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以胡琴为主奏的协奏组曲,在大剧院的首演中,海内外享有“胡琴皇后”美誉的演奏家宋飞演奏了二胡、坠胡、高胡、中胡、板胡、二弦、京胡、低音胡等多种民族乐器,描述着汴城两岸的劳动人民生活的百态写意。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陈佐湟执棒的中国交响乐团,则以恢弘的管弦乐队、新颖的乐队编制,铺垫了宽厚音场,与民族乐器水乳交融
柴明明刘霄
音乐会分上下两场,大剧院首演精选了《清明上河图》中相应主题的十五部画卷,以数字故宫提供的真迹数字版本作为舞台制作蓝本,画面充满韵律美感的音乐一 一呈现,在舞台制作方面,中国音画《清明上河图》大剧院的国内首演为追求最佳效果,更是充分利用歌剧院的特点设计制作,极大的丰富音乐的表现力。融合音乐、舞蹈、绘画、多媒体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让观众在大剧院歌剧院得到多重艺术享受。在演奏各部篇章时,还会有特别动效和视频、灯光、舞美应景而设,呈现出不同氛围:时而惊马嘶鸣,时而鸟声轻啼,时而闲情谐趣,时而深情絮语……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大剧院首演中还特别增加了上半场的《序曲》及下半场的《声声慢(间奏)》。
上半场演出了《序曲》、《商队图》、《田园图》、《惊马图》、《汴河图》、《迎客图》、《纤夫图》、《乡情图》、《博浪图》等乐章。二胡在娓娓道来的《序曲》开启了一个盛世的画卷;《商队图》中疏林萧瑟,翠枝新绿,小桥流水,扁舟依岸,坠胡以流动节奏描述了商队父子二人一路走一路打趣儿的快乐景象;《迎客图》在浑厚的中胡音色中,表现着汴河北岸的小酒肆门前,店伙计热情地迎接着刚上岸的食客的图景;《乡情图》展现了汴河南岸扶柳下,一高一矮两个老乡在闲谈,三弦中音乐充满着愉悦。
下半场演出了《声声慢》、《清明上河图》、《看命图》、《思乡图》、《远航图》、《赏鱼图》、《城关图》、《抬轿图》、《盛世图》等乐章。《看命图》中跳动的,明快的板胡、坠胡则正式以神算先生的口吻讲述起未知的命运;《思乡图》中板胡以高亢、热烈、欢快的曲调,勾起儿时的回忆,母亲编织的彩锦,父亲串起的草鞋、田间相持的农妇、挂满犁子的耕牛、掩不住藏不起的稻谷清香……,家乡那一幕幕动人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赏鱼图》用二弦表现出赏鱼人随着河中的鱼儿起伏欢畅的心情;《抬轿图》采用传统豫剧小调《抬花轿》的主题,生动的描绘了抬轿的人儿踩着小调的节奏,扭动着腰肢,步伐轻盈自如。盛世民生,处处涌动着欢悦和谐的气氛;《盛世图》在高胡明亮抒情和活泼跳跃的旋律和优美音符中,明媚、温暖、亲切的汴河敞开胸怀,汴河两岸的繁衍生息的人们自信、宽容,对自己创造出的盛世图景满怀自豪。在这些汴城生活的真实表达中,宋飞用简单、朴实的演奏打动着观众,将中国民族乐器“音出自然,意韵萧然”的特点表现到极致。正如宋飞所言,这些年自己在二度创作时,“尽量想着如何剖开繁复的技巧外壳,从而找寻到音乐情感的内核。因为,最动人的是真实的情感。”“希望用朴实的音乐语言,让每个人的心灵像水到土地的一种浸润,让人非常舒适的感觉”。而中国音画《清明上河图》音乐的核心内涵就是这种“朴素”与“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