荩上世纪70年代桥墩剪纸厂作品《喜鹊登枝》
来源:www.artxun.com
荨老一辈艺人林湘创作的作品《回娘家》
▲叶文运创作的《山羊报春》
来源:www.artxun.com
▲县级点色剪纸传承人叶文运在辅导学生
▲温怀炎创作的《林黛玉》
来源:www.artxun.com
▲茛上世纪70年代桥墩剪纸厂作品《花开富贵》(上)和《戏剧脸谱》(下)
来源:www.artxun.com
▲点色剪纸创作步骤:点色
▲点色剪纸创作步骤:剪刻
来源:www.artxun.com
▲点色剪纸创作步骤:画稿
苍南点色剪纸巧妙融合了剪纸、国画、水彩画、民间绘画等表现技法,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既有玲珑剔透的剪纸特点,又有中国画深远的意境和艳丽夺目的年画风格。
杨思好
苍南点色剪纸以造型写实、刻制精巧、色彩艳丽、富有意趣等特点,在民间受到广泛喜爱。今夏以来,在苍南县
文化广电
新闻出版局组织开展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中,师生们为它的制作过程所吸引。前不久,点色剪纸被省文化厅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展基于单色剪纸
与中国其他形态的剪纸艺术一样,点色剪纸发祥于民间的民俗活动,起始于丧葬祭奠、佛事、太平纸龙、门神画等纸扎装饰,是单色剪纸和多色贴花剪纸的发展与演变。早期作品的内容主要以人物、神佛、瑞兽、山水、花鸟等吉祥图案,来表达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心理和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
上世纪60年代,桥墩镇(时属平阳县)的美术工作者林湘、许健、李布樾等人对传统剪纸技术进行了大胆创新,创作了大量新型题材的作品,使其脱离了纸扎艺术的附属地位,成为家庭装饰品和艺术展品,把点色剪纸艺术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他们一方面开拓题材,将农业生产、喜庆丰收等现实生活及小说、传说、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田园风光、
戏曲人物等内容引入点纸剪纸,创作了《流水桥头挖泥忙》《兔儿乖》《丰收喜报》《猪多肥多粮多》《大白鹅》等大量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同时努力创新创作技法,借鉴国画、戏剧脸谱、木刻、版画、皮影戏、丝印技术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技法,引入水彩画中光和色的运用方法,利用当地特产明矾的功用,开创了“水点色”的创新技法,即利用水色(植物色)的透明性和石色(矿物色)的沉淀覆盖性构成对比效果,使画面更富表现力和层次感、立体感,别具活泼、润泽、自然的特色,使作品富有浓厚的水乡情调、小品情趣和简约、明净、清新的艺术风格。
1972年,林湘、许健等艺人创办了桥墩剪纸社,开始批量生产,将点色剪纸作品推向国际市场,所生产的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水族五大类剪纸销于中国国际书店、外文书店以及北京、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并大量出口日本(一般每次一个品种定货1000套以上)。还在《人民日报》《中国民间艺术总纂》《中国剪纸艺术》《中国风貌》《浙江日报》《文汇报》等报纸杂志发表了3000余幅作品。
然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多种原因,点色剪纸生产厂家相继停产,技艺已走到失传的边缘。此时,叶文运和温怀炎凭着对民间传统工艺的满腔热情,开始了振兴点色剪纸的探索。今年32岁的叶文运是苍南县民族中学的美术教师。从1998年起,他和同事们尝试着在学生中开展剪纸教育,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这一手艺注入新鲜血液。2004年,叶文运等人成立了剪纸工作室。2005年,经过多方努力,点色剪纸入选浙江省重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项目。2006年,苍南县点色剪纸中心成立,开发出多种工艺品,并远销韩国、新加坡和日本。2007年,叶文运还在灵溪镇举办了个人剪纸作品展。今年,叶文运和温怀炎都被列为县级点色剪纸传承人。这门一度濒危的传统艺术,已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制作方法别具一格
苍南点色剪纸是剪纸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它的制作一般是先用单色宣纸剪刻成所需图案,再根据不同场境进行手工涂色、绘画、点染上各种色彩。制作方法上既讲究构图简洁精美和刀法娴熟流畅,又注重色彩的明快和层次感。它的创作主要通过画稿、剪刻、点色、成品修改、裱贴等五道工序来完成:
画稿 又称起稿,即按已构思好的题材及表现主题,用铅笔在白纸上对画面进行具体描绘,画出黑白效果,然后用毛笔改为墨稿。画稿时,构思一定要成熟,要考虑立意与制作技法的珠联璧合、刀刻技法与绘画技法的综合运用。若刻对称的稿子,画一半即可。
剪刻 以样张为封面,下附若干单色宣纸或毛边纸、
新闻纸(所附纸张数量可根据所剪刻的作品的雕刻精细度而定,一般细纹剪刻以10张为宜,粗纹剪刻则20至30张不等),用线或钉固定,再垫一张固定纸。将其置于刻板上进行刻制。刻板(又称蜡盘),是用牛油拌以炒、磨成灰的锯木屑凝固而成。
刻纸时左握刻刀,右拿支柱,平腕置于桌面。刀法要“稳、准、巧”,下刀和起刀的位置要准确,特别是在刀与刀连接的部位。左手各手指、左右手、身体各部位的配合要互相协调、手腕要发力刚劲、均匀,以确保线条走向的自然流畅。
为了保证形象的准确,要做到“剪直线而能合矩,刻圆圈而不越规”,人物要先刻五官部分,花鸟要先刻细部或紧要处,再由中心慢慢向四周刻。刀的顺序如同写字一样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由局部到整体。尽量避免重复刀(据艺人介绍,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只用一把刻刀,才显真功夫),不要的部位必须刻断,不能用手撕,否则,剪纸会带毛边而影响美观。刻完图案,将纸张层层剥离。
点色 即在刻好基本纹样的剪纸上点染色彩,是点色剪纸工艺独特而关键的一步。运用“水点色”技法是苍南点色剪纸有别于以酒精为媒介溶解染料、便于颜色渗透的蔚县等地的点色和染色剪纸的最大特征。“水点色”法,即利用天然矿物明矾溶液的凝固点,将天然植物色染料溶解于天然矿物明矾液中,使染液点在纸面上不易渗透走形,产生因明矾自然沉淀所出现的层次感,从而使画面更富质感、立体感和表现力。
点色时,要先备好毛笔、墨和国画专用颜料,将色彩颜料溶于明矾水中调色后,取刻好的图纹纸1至2张,开始点色。点色所用的色彩一般分焦、重、浓、淡、清5个层次,常用重、浓、淡3种。先重彩后轻彩,要求做到调色均匀和谐、涸染层次分明、色调过渡自然、色彩鲜艳润泽、套色大胆美观。还要注意用色的比例,要求在对比色中求协调。有时碰到各种颜色并置起来,稍有生硬的感觉时,则把它们分别套入黑色。色彩单纯、明快的作品,要求在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着色时,要注意一种颜色干后方可再上另一色,以免混淆串色。但如果为了使两种颜色起渗化效果,染色时通常上完第一次色,半干时即上另一色,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之后将作品置于阴凉之处晾约30至50分钟,干后取图。此时忌水、勿折叠,要用镊子夹取,避免直接用手,以防染上污斑。
成品修改 在剪刻时有时会出现走刀剪坏的情况,如小面积刻坏,可把局部刻去,补上一块重新刻。剪纸点错了色彩,必须将染坏部位刻去,重新补上一块再染,不能在画面上直接覆盖另一种颜色。
裱贴 将画纸衬底裱贴,再装上画框,才算完成作品创作的全过程。裱贴最为关键的是粘贴,即将作品粘贴在衬纸上,方法有两种,第一是把剪纸平放在托纸上,用毛笔或细木条蘸浆糊(或白乳胶)由里向外一点点粘住,这种方法不能使剪纸全部粘平,速度也比较慢,优点是比较简便;第二是把剪纸反过来平放在纸上,然后用排笔蘸调稀了的浆糊,轻轻地平刷在要托的纸上。注意不要把纸刷皱起来,刷子上的浆糊一定要少,然后很快地把刷好浆糊的这一面扣合在剪纸的背面,用手轻轻压平,使剪纸全部平粘在托纸上。再轻轻揭起托纸,晾干夹平保存。裱贴后的点色剪纸可以做成礼品册、画框、画轴及台挂历、宫灯、扇面等物件的装饰。
艺术表现富有个性
苍南点色剪纸巧妙融合了剪纸、国画、水彩画、民间绘画等表现技法,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既有玲珑剔透的剪纸特点,又有中国画深远的意境和艳丽夺目的年画风格。它的艺术个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糅合多种艺术手法 这是点色剪纸的魅力所在。完成一幅点色剪纸作品,在技术层面上,既要运用刀刻艺术刻画出基本构图,又要运用水彩画、民间绘画的调色、点色技艺点染色彩;在艺术表现上,既以点、线、面为其基本语言符号,运用写实的手法刻画基本图纹,又以色彩和衬底纸来营造画面的意境和情趣。表现手法虚实结合,线条刚柔相济,既有刀刻艺术的刀味和纸感,又有水粉画酣畅淋漓的色彩质感,即所谓的“惟妙惟肖刻图画,亦真亦幻画神情”。
由于点色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张,基本单元是线条和色彩块面,不善于表现多层次的复杂画面、光影效果及物象的体积、深度。因此,在构图上又采用了摄影特写的手法,对素材进行大胆取舍,删繁就简,用简练的线条和色彩进行概括,使画面重点突出、各种色彩关系和谐、虚实相衬。如李步樾等创作的《戏剧脸谱》,运用了皮影戏偶的造型手法和摄影的特写手法,侧面截取人物头部,以柔美的线条和艳丽的色彩表现戏剧脸谱的主要特征。
色彩浓淡相宜 以国画等颜料,并运用水粉画和国画的调色方法,不是将颜料直接点上画面,而是用调配了少量明矾的溶液调色,通过适当用水,使画面色彩流畅滋润、鲜艳水灵,浑厚而富有质感,加上所用的颜料色彩较为恒定以及明矾的固色作用,能保证画面较长时间不褪色。
剪纸的色彩分5个层次,大色块重色点染,但色与色之间的搭配和过渡自然而有韵致,色彩浓淡相宜,画面清爽神俊,具有立体之感,如《吉祥花篮》,以红、绿、紫三色为主色调,大色块重色点染,辅以黄、蓝等色,画面清新别致,色彩鲜艳润泽,而莲花花瓣的红色与粉色之间的过渡自然,鲜留人工痕迹。
题材丰富多样 造型生动而富有情趣,是苍南点色剪纸的突出特征。作品题材十分广泛,人物、花卉、蔬菜、瓜果、树木、鸟兽、山水、博古、花字、日月星辰、建筑、日常用品无不入画,所表现的内容生活气息尤为浓厚。
点色剪纸最富情趣的是人物作品,大多以
戏曲故事、小说以及新农村生活为题材,代表作品有《回娘家》《金陵十二钗》《西施浣纱》等。林湘创作的《回娘家》,取材于日常生活,但画面内涵丰富、场景栩栩如生:手牵毛骡的男主人,豪迈与喜悦之气洋溢于表;襁褓中仅露出小头的婴儿,透射着纯真、无邪和童稚之气;打扮整洁的女主人,紧抱着婴儿,身心沉浸在幸福的遐想之中;奋蹄前行的小毛骡和红喙、白毛、黑眼、引吭鸣叫的两只白鸭,仿佛与主人一起共享回娘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