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京剧琴票楼庄东,耗时6年、几度赴京、津并在本地寻师访友,搜寻与京胡关联的奇文逸事、艺坛掌故,力求还原京胡及琴师在京剧发展中的所有细节。经年累月,终于写成51万字的专著《中国京胡与琴师》,已由上海远东出版社新年出版发行。
京剧形成、发展已有200多年历史,其声腔、旋律组成部分的乐器京胡,首次以主角身份亮相,意义不小。刘曾复、王家熙、翁思再等专家序文所言:如无京胡这一极具个性化乐器及操奏它的琴师,京剧是怎样一种状态不可想象!
与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等人们熟悉的名伶不同,京剧爱好者或说京胡琴师及与他们关联密切的人,提起梅雨田、孙佐臣、徐兰沅等当年的大琴师,恐怕也不无陌生感;京胡这种很难操纵的乐器,因它特有的音韵或个性,因它的介入,使原本笛子或别的器乐伴奏的京剧样式,有了质的飞跃,成为戏曲艺术集大成者而尊为国剧,进而让世界科教文组织认定其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胡功不可没。
书中有名有姓的琴师600多人,配有近400幅照片,不少均为首发。这本原应由专业机构所承担的艺术专著,现由票界有心人来完成,是对京剧之根深扎民间、拥有广泛民众基础的最好注脚和证明。梅葆玖、尚长荣、谭元寿、姜凤山、吴炳璋等名家为书题词。李慕良先生患病期间,得悉作者有心为京剧琴师写书,特嘱咐弟子题写“琴韵心声”赞语,肯定其“为京剧著书、替琴师立传”的创举。书中琴师艺术实践及风采展示,作者以严谨的态度,有七分根据,绝不说八分话,或详或略,贬褒臧否,完全凭所掌握的资料下笔,力求忠于事实,让不少尘封良久于京剧舞台、默默无闻的琴师,首度以主角身份登场,值得后人为他们欣慰。书的出版,恰与京剧申遗成功、京津沪三地京剧流派对口交流演唱会在上海大剧院顺利举办自然衔接,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