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一首由80名马头琴手共同演绎的《万马奔腾》曲目,在中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亮相。天籁般的乐曲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婉转低诉,让观众宛如置身辽阔苍茫的大草原。伴随着这天籁之音,一位老人身着黄色蒙古袍,手捧圣洁哈达款款走来。
他就是齐·宝力高,一位享誉世界的马头琴演奏大师。这位一头长发、说起话来底气十足的老人是成吉思汗大儿子术赤的后代,现为中国马头琴学会会长、中国一级演奏家。齐·宝力高一辈子为马头琴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培养了大批马头琴人才,另一方面,致力于马头琴制作工艺的改进,并在马头琴的演奏和乐曲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创新。
齐·宝力高1944年出生于美丽的科尔沁草原,从小就表现出很高的音乐天赋。13岁进入内蒙古民族剧团,师从马头琴演奏家桑都愣。说起马头琴,齐·宝力高有着形象的比喻:“马头琴是有脑袋的乐器。有了脑袋,他就有了五脏;有了五脏,他就有了灵魂;有了灵魂,他就有了神。马头琴的每根马尾都是哲学,因为马头琴是能和天地说话的乐器。”
齐·宝力高收藏有上百把马头琴,他对这些马头琴有着非常特殊的感情。他常说马头琴已变成了自己,自己也变成了马头琴,在他心目中马头琴就是个神。基于这种热爱,齐·宝力高在1986年集中了一批马头琴演奏者,成立了“野马”马头琴乐团,以培养马头琴人才和传承马头琴艺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坚持,乐团有了很大的进步。2001年8月在呼和浩特举办的国际马头琴艺术节上,齐·宝力高率领1000多人演奏《万马奔腾》,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2005年8月,当这首气势磅礴的乐曲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时,在场的观众都被深深震撼了;2008年齐·宝力高又率团队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了马头琴艺术的魅力。
几十年来,齐·宝力高还一直致力于马头琴艺术的推广。在他的努力下,马头琴从内蒙古大草原走向了全世界。目前,全球马头琴演奏者已逾三万人。谈起马头琴的传承和发展,他表示:“四十多年以前,就我一个人拉马头琴,现在呢,有三万多人。有美国人、德国人、西班牙人、俄国人、日本人。日本人更多,因为我在日本待了28年么。”
相比于今天的辉煌成绩,马头琴艺术,无论是在制作工艺,还是演奏艺术,都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改良和再适应”的艰难过程。传统的马头琴的音质和音色不清晰、不标准,共鸣箱振动力弱、音域音量小,这些多多少少都制约了马头琴艺术的发展。为此,齐·宝力高尝试把音鼓的皮改为木面,经过改造的马头琴音质音色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极具穿透力。同时,传统马头琴以独奏为主,不同蒙古族部落的人演奏马头琴的方法也都不一样。于是,在总结各地马头琴演奏技法的基础上,齐·宝力高于1986年革新了马头琴演奏技法,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马头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齐·宝力高的学生齐吉日木图介绍到:“从1986年开始统一了马头琴演奏技法之后,我们是第一批统一马头琴演奏法的人。现在老师往下教学生的时候都一样,基本上跟小提琴演奏法差不多,小提琴很多年前就统一了,而马头琴是1986年才开始统一的。所以我们现在教学,每个学生的演奏风格不一样,但演奏法都是一样的。”
在完成改良乐器和统一演奏法之后,齐·宝力高还设计出了一马头琴、二马头琴、次中音马头琴、低音马头琴、倍低音马头琴等,实现了马头琴从独奏到合奏、协奏的发展和跨越。除此之外,他还一直从事马头琴乐曲的创作工作。如今,齐·宝力高虽年近古稀,但他仍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马头琴事业中。很多人都劝他多休息,享受生活。但齐·宝力高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追求:“我母亲在55年前跟我说了一句话,一个男人一定要跟自己过不去,跟自己过不去的男人才能跟任何人过得去,所以想要办大事的男人一定要跟自己过不去。”
齐·宝力高在传承和发展马头琴艺术上的努力已经有了回报。随着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重视度的提高,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和马头琴相继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批马头琴培训学校相继在内蒙古兴办起来,马头琴艺术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