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李宏图:京剧也需要“造星”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字体: 】  

[图文]李宏图:京剧也需要“造星”


 在《周仁献嫂》里饰演周仁的李宏图

  近日,北京京剧院“唱响之旅”天津站落下帷幕,大获成功。然而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李宏图,却对京剧的未来充满担忧。京剧院团市场化、产业化不足是业内普遍难题。李宏图认为,只有让京剧院团出“星”、出“角”,才能吸引年轻观众目光,进而培养观众对京剧的消费习惯,使京剧由“找演出”变为“等演出”,走上市场化道路。

  商报:国家对于京剧的扶持力度一直很大,为何至今真正能够盈利的京剧院团并不多?

  李宏图:近年来,国家对于京剧的投入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是从京剧院团的角度出发,政府的投资力度虽大,但有一部分投资并没有用在刀刃上。国家一直从宏观层面去振兴京剧文化,将大量资金用在剧团本身建设上,很少在剧团如何进行市场推广和宣传上有更多、更专业的指导。我们也需要自我反省,京剧院团多年来只专注于研究怎么生产经典剧目和角色,很少真正去研究京剧的市场到底是怎样的。

  商报:京剧院团希望政府给予哪些方面支持,让扶持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李宏图:多年来,京剧院团都忽略了如何去造星、造品牌。以前,北京京剧院靠着“杜王李”(杨派老生杜镇杰、张派青衣王蓉蓉和叶派小生李宏图)三位名角撑了20年。现在北京京剧院几乎没有能称为“角”或者“星”的青年京剧演员。因此,除了京剧院团要帮助优秀青年京剧演员排演剧目之外,还需要倡导媒体进行新闻报道,借鉴影视、音乐领域的造星模式,让更多观众关注京剧,然后才能引发新一轮京剧热潮。

  此外,希望政府加大对京剧公益性演出的资金支持。我们一直坚持开展将京剧引进校园的活动,但一场演出包括灯光、道具、运输费在内的成本费用至少6万元,新戏、大戏高达11万-12万元,成本压力巨大。国家对于京剧进校园活动的补助只有每场1.5万-2万元,致使京剧院团入不敷出,演职人员的热情不高,演出质量必然下降。

  我们还希望相关部门对投资京剧院团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京剧院团还处于拓展消费者阶段,需要以低廉甚至免费的票价吸引从不接触京剧的观众。因此对积极投资京剧院团的企业,需要更多实质性优惠,以激发企业的热情。

  商报:京剧造“星”、造“角”能为京剧院团带来哪些实质性好处?

  李宏图:2010年,北京京剧院共演出了583场,每一场都是我亲自“跑”下来的,很少有人主动邀请我们去演出。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没有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知名度的明星和名角。每一位京剧演员需要8-10年的培养,20-30年的演出,才有机会被观众认可。演员培养周期长,待遇也不高,如果宣传再不到位,从事京剧演出的人员就会越来越少。

  对京剧而言,其实“酒香也怕巷子深”。京剧需要的不仅是剧目创新,更需要剧团运作的市场化。从事京剧艺术表演的演员能力有限,只能专注于演出技巧训练、人物演绎把握能力的提升,没多少人具备开拓市场的能力。因此,只有打造出更多明星、名角,京剧院团的品牌才会确立,才能促使京剧院团更多尝试市场化运作,让京剧和时代接轨,重获新生。

  商报:除了政府和企业扶持外,京剧院团还有哪些需要改善的问题?

  李宏图:问题有很多,包括如何调动优秀演员积极性、如何把行业做大做强等。目前,各京剧团往往都是靠个人关系寻找演出机会,经营方式如同小作坊,根本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多年前,在普通人才有几十元收入的时候,梅兰芳等京剧大师已经月入千元。但如今优秀的青年京剧演员收入不高,有些青年演员在北京生活艰辛,导致京剧演员流失严重。

  不过,本质上京剧院团还是需要以研究作品、创作优秀剧目为主要业务,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不能为了赚钱而一味地讲求商业化,最终降低京剧的艺术水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

北京商报   新闻录入:施宇    责任编辑:施宇 更新时间:2012/6/17 11:27:58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