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倫敦7月30日電(記者白旭)初識旅英吉他演奏家楊雪霏,很難把這個有著如此詩意名字的女孩同吉他這種聽起來似乎有些叛逆的樂器聯系起來。
可是要知道,古典吉他與小提琴、鋼琴並列為世界著名三大樂器。當一支支世界名曲從長發飄飄的楊雪霏指端流淌而出,人們對吉他的印象也隨之改觀。
楊雪霏和吉他之間有著一段奇特的際遇。她小時候很淘氣,父母為了能讓她安靜下來,決定讓她學習樂器。
“當時在北京,最流行的樂器是手風琴,”她回憶說。但是音樂老師認為,當時隻有7歲的她抱著有一定重量的手風琴比較吃力,就建議她學吉他。
10歲時,楊雪霏就已在吉他演奏領域嶄露頭角。12歲,她進入音樂學院,在東京演出后日本著名吉他制作家河野賢贈送了她一把自己制作的琴。
楊雪霏另一把對她來講有特殊意義的琴來自古典吉他大師約翰·威廉姆斯。從小威廉姆斯就是楊雪霏的偶像之一。她還記得最早爸爸用卡帶幫她錄電台播放的西班牙樂曲,演奏者就是威廉姆斯。17歲那年,她進入威廉姆斯的大師班聽課,當他離開時,請大師班的翻譯幫他把吉他轉交到了楊雪霏讀書的中央音樂學院。
楊雪霏2000年畢業,成為中國第一個取得學士學位的吉他本科生,同年她作為第一個獲得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委員會全額獎學金的吉他專業學生到倫敦去讀研究生課程。
回首這樣的歷程,她說:“在中國的學習讓我知道了如何彈吉他,而在英國我學會了做一名音樂家。”
“倫敦有很深的音樂文化傳統,”她說,“我看到維多利亞時期的房子,非常對稱,就聯想到音樂上的平衡和優雅之美,而當我在歐洲到處走時,見到巴洛克式建筑,就聯系到了樂曲的裝飾音,不管是建筑還是音樂,西方的藝術很多是相通的。”
楊雪霏目前已被授予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院士。現在她的生活非常充實,每年要演出50場。她出過兩張CD——《四季》和《北緯40度》。
第二張專輯的名字比較有意思,北緯40度剛好是中國首都北京和西班牙首都馬德裡的連接線,專輯中收錄的是西班牙名曲和中國經典,是她中西合璧的嘗試。
事實上,身在英國的楊雪霏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始終扎在中國。這些年來,她在威廉姆斯的鼓勵下把不少民樂曲目改編成了吉他曲,比如《彝族舞曲》《梁祝》等。她說,希望能通過自己的演奏給中西文化交流搭建一座橋梁。
除此以外,她還希望在中國推廣古典吉他。楊雪霏認為,目前國內很多人對吉他的認識比較局限。“以前曾經有一個拉小提琴的同學問我,吉他也能在音樂廳演出?”她說。
而在她看來,其實吉他是一個特別好的樂器。“吉他是最有親和力的樂器,每次彈吉他的時候,你把它抱在懷裡,感覺它離你很近,”她說。另外,吉他可以演奏的范圍很廣,不管是民樂、流行還是古典。
當被問到她有什麼話要對學習音樂的孩子講時,楊雪霏說:“希望他們要搞清楚為什麼學音樂,要真正熱愛音樂,並以此為目的學習。”
或許這就是她自己的心聲。“古典吉他的演奏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她說,“音樂帶給了我另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