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马头琴拉进大学本科(图)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字体: 】  

[图文]马头琴拉进大学本科(图)


    今年3月,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新增冬不拉和马头琴演奏专业。马头琴专业也是目前全国惟一的本科专业。这意味着,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有了“科班”传承人。

  全球马头琴演奏者已逾3万人,马头琴“拉”进大学本科,意味着以往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模式发生改变,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传承和振兴民族文化?传承什么样的民族文化?以及如何让它们融入现代文化?
    马头琴拉进大学本科

 
9月11日,吴健在校园里拉起了《万马奔腾》。

    “你读哪个专业?”“钢琴。”“你呢?”“木卡姆。”……

  当吴健轻声说出“马头琴”时,周围同学嘴巴微张,满脸惊诧。吴健和新巴雅尔是全国第一批马头琴专业本科生。

  两个人的专业

  落座,左手虎口自然张开,拇指微扶马头琴琴杆,手指岔开顶弦,右手执弓,运弓。

  9月11日,在新疆艺术学院喧闹的校园里,吴健拉起了《万马奔腾》,其他声音瞬间静止,只有万马奔腾的马蹄声在耳边回响着,引得同学侧目。

  来自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吴健,是土生土长的蒙古族,在他们家乡,几乎每家都有一把马头琴,很多蒙古族青年都会演奏一两首曲子。

  然而,像吴健这种到专业学校学习的却是少数。9月,他成为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首批马头琴专业本科生。

  六个月前,吴健从网上得知新疆艺术学院要开设马头琴本科专业,随后他赶到乌鲁木齐报考。

  当时报名的有6个人,但最终因为其他几位学生文化考试不过关,吴健和另一位来自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新巴雅尔成为了全国首批马头琴专业本科生。

  尽管只有两个人,但首批马头琴专业招收人数还是达到了该学院音乐系党支部书记郭钢的预期。

  在他看来,目前马头琴专业学习实行一对一的教学,并不适宜招收更多学生,他们学院开设多年的其他民族艺术专业,招收学生也并不多。

  两个人不够组成班级,吴健和新巴雅尔被编入了拥有88名学生的音乐系汉语班,并被分在了两个宿舍。

  尽管有些“孤单”,但并不影响吴健和新巴雅尔对于马头琴的探讨。在讨论时,外向的新巴雅尔总是占上风。

  两人都学过马头琴,吴健已近十年,新巴雅尔在6年左右。吴健去年还参加过新疆器乐大赛,并得过一等奖,但在新巴雅尔面前,他却显得略微稚嫩。

  原因在于,新巴雅尔曾在内蒙古一所艺校专业学习过马头琴,还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多场大型演出,“见识多”。

  比技艺更重要的是视野

  吴健最拿手的是《万马奔腾》这首曲子,但他说不清楚这首曲子的意境。

  当听到课程安排,吴健终于了解了曲子背后的故事和更多关于马头琴的理论知识

  事实上,吴健的情况还属于比较好的,很多马头琴爱好者连谱子也不认识。

  郭钢表示,一直以来,新疆的马头琴教育重演奏技巧,而轻理论知识。虽然新疆马头琴演奏者越来越多,但演奏者只会拉琴,不懂理论的不少,很多人连谱子也不认识,这制约着新疆马头琴艺术的发展。

  新疆马头琴知名演奏家苏和也认同这个观点,一些马头琴爱好者只懂得演奏,一般采取的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民间传承模式,一些人不知道看谱,却懂配合,而在内蒙古这一模式早已改变,从师傅带徒弟向老师给学生上课的现代教学模式转变。要让马头琴演奏者走出新疆、走向世界,就必须要有更高层次的知识。

  苏和打了个比方,鸟飞起来要有两只翅膀,马头琴发展也要理论与实践两翼齐飞。

  吴健和音乐系学生一样,不但要学习马头琴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习认谱、声乐、音响学、和声等等一系列的音乐基础知识。

  郭钢坦言,课堂教马头琴等民族乐器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途径,而学习其他音乐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是为了让学生接受成系统的教育。

  事实上,新疆民族文化传承也是在走特色学校建设之路。

  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自治区于去年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民族特色学校建设计划。五年内,自治区将拿出6000万元支持12所民族特色学校建设。

  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启动民族特色学校建设计划,建成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学校,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加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传承民间工艺。

  新疆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富强表示,大学或者特色学校的现代学科建设,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更多民族乐器演奏者从爱好者向艺术家的方向发展。

  比就业更困难的是招生

  在业内人士看来,民间艺术要想传播得更远,就需要更多专业化人才。这点也得到了苏和的认同。苏和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马头琴演奏家,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过。

  他认为,现在马头琴讲究配合,在一个乐团,需要高、中、低音马头琴演奏者配合,这是以后马头琴演奏的趋势。

  郭钢说,学校开设的麦西热甫等专业,每年招收4~5个,毕业时,这些学生被各大艺术团抢走。马头琴专业也有需求,这两个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成问题。

  苏和表示,现在像巴州、博州等地的文工团,确实需要一些专业人才,目前,这两个地州就需要马头琴演奏者20个左右。

  库尔勒市文工团团长干加哺也表示,现在文工团更喜欢专业性人才,对于提高整个乐队水平有一定帮助。

  事实上,对于民族乐器专业来说,就业不难,难的是招不到学生。

  今年3月,新疆艺术学院还设置了冬不拉专业。据介绍,冬不拉专业填补了国内没有该专业的空白,虽然有人报名,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招到学生。

  分析原因,郭钢认为,一是因为宣传不到位,一些民族乐器爱好者散落在民间,他们了解不到招聘信息,无法参与考试,但主要原因还是文化考试无法过关。

  一位从事民间乐器演奏多年的业内人士坦言,可以在中小学开辟“第二课堂”,使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得到训练,给他们表演的空间和舞台,也为他们进入一些艺术院校学习民族乐器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比招生更迫切的是创新

  在内蒙古,马头琴演奏者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打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文化品牌和精品力作,在当地已形成了产业链。

  中国马头琴学会会长齐·宝力高注册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乐器商标。齐·宝力高在2008年8月带数十名弟子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后来,有的弟子上网拍卖奥运会上使用过的马头琴,一把能卖数万元。

  这件事让齐·宝力高看到民族文化中蕴藏着的巨大商机。现在,他正琢磨着让马头琴的生产、制作、销售形成一个特色品牌,同时开办马头琴学校,建立马头琴博物馆,使古老的民族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一位从事音乐研究多年的业内人士说,传统文化,只有通过更多传播途径,才能一代代往下传承。课堂教授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途径;曲艺进校园是一种途径;更多文化精英参与和引领民族音乐创作也是一种途径……只有存在社会需求,民族音乐才会有生存的空间,民族音乐的美才有可能得到呈现,而传承也会变得容易一些。
苏和认为,文化艺术的传承固然重要,但墨守成规、固守旧风,结果只能是被人们所厌倦和淘汰。所以要借鉴国外的演奏技巧,让马头琴被更多的人所欣赏。但在借鉴跳弓、快弓等提琴演奏手法的同时,应该保留马头琴多层次的音乐本色。蒙古国马头琴演奏家在演奏手法上保留了很多传统的东西,更充分地发挥马头琴本身特有的悠扬而辽远的音色。这种理念需要自身理论素养提高后,对不同演奏风格的广泛比较才能有所体会。

  吴健和新巴雅尔显然还不清楚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不过私底下,他们畅想大学生活,准备尝试用现代的多种音乐配器和先进设备,以及加入流行性音乐元素来改编这些草原音乐的“精华”,“说不定一不小心也整出个最炫民族风”。


 

 

乌鲁木齐晚报   新闻录入:古曲网编辑    责任编辑:古曲网编辑 更新时间:2013/9/25 15:56:41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