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配上电音,二胡与大提琴共鸣,演奏家在山林间抚琴吹笛……12日晚,一场由上海民族乐团原创的跨界融合演出《海上生民乐》为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拉开序幕。不同于往年开幕式的芭蕾、交响乐、歌剧等艺术形式,这是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次使用中国民乐作品作为开幕剧目,既体现了对民乐的重视,又反映出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用中国音乐的母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资料图
从演出内容来看,音乐会分为《风》《雅》《颂》《和》四个篇章,一共12首曲目。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坦言:“民族音乐会通常是节目和曲目的串烧,而这次《海上生民乐》音乐会具有整体设计和贯穿,体现出文学质感、音乐逻辑和哲学思考。”
资料图
第一篇章《风·古风自然》源于古朴、自然的淳朴音律,让八千多年的骨笛与三千年的古琴合奏出人与自然的回响,直达人的内心深处。第二篇章《雅·雅韵天成》描述了中华文化里天人合一的优雅情怀,通过古朴典雅又充满现代张力的音乐,表现豁达桀骜的文人风骨,堪称恢弘绚丽的历史华章。其中的古筝独奏《墨戏》,与舞蹈家黄豆豆的舞蹈相配合,虚虚实实、运筹挥洒,写意出中国书法的万千气象。
第三乐章《颂·千古之爱》,通过民乐与西方乐器、戏曲的结合,讲述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引申为对生命的吟唱。在这一篇章,二胡与大提琴共同演绎《梁祝》,进行着深情缠绵的音乐对话。
资料图
第四乐章《和·乐和天下》掀起整场演出的高潮,神秘悠远的丝绸之路带给观众无限的遐想和回望。在这个打破国界的音乐主题篇章里,由二胡、中阮、笙等民族乐器挑战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创作的炫技派作品《野蜂飞舞》。另外,根据唢呐曲《百鸟朝凤》编创出唢呐与电声跨界的作品《凤舞》,让人耳目一新。
从演出阵容来看,此次《海上生民乐》有龚一、罗小慈、马晓晖等上海民族乐团最强演出阵容,著名表演艺术家黄豆豆、张军、高韶青以及比利时大提琴演奏家塞巴斯蒂安·瓦尔涅等倾情加盟。另外,一批才华横溢的青年作曲家,包括黄磊、王云飞等也加入了创作队伍。
资料图
来自上海民族乐团的著名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马晓晖被誉为跨界践行者,她曾在电影《卧虎藏龙》中担任二胡独奏,她还发起了《二胡与世界对话》遍及欧美亚非几十个国家与地区,举办了千余场独奏音乐会与赏析讲座。谈及此次和大提琴演奏家塞巴斯蒂安·瓦尔涅的合作时,马晓晖兴奋地向记者表示:“之所以选择《梁祝》是因为它被称为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旋律经典为世界所熟知。二胡和大提琴是音乐中的灵魂伴侣,都是非常擅长表达情感的乐器,二胡的温婉配上大提琴绅士般的温暖,碰撞出美的旋律,对于推广中国音乐有很大帮助。”
从创意的角度而言,跨界的观念融入了这台演出的方方面面,与戏曲、西乐、书画、舞蹈等相结合,让观众体会“海派民乐”在当代表达上的独特魅力和巨大潜力。本场演出的音乐统筹、青年作曲家黄磊告诉记者,整场演出的每一首曲目都经过重新创编,其中有一半是原创作品。“随着时代的不同,需要用当代的眼光与思维使民乐与观众更贴近。创新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既要保持民乐的本质和特质,又要有前沿的感觉,从而取得一个平衡点,为此创作团队和演奏家之间进行了无数次磨合。”
《海上生民乐》海纳百川,体现出海派文化的鲜明气质。在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看来,任何创新要有根和灵魂,这个魂就是中国的民族音乐。上海国际艺术节立足上海,辐射世界,以开幕演出为契机,把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带入一个新境界,令人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