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练笛不影响邻居休息,即使是大夏天,蒋宁也把门窗紧闭……
11月4日晚,省城黄河京都大酒店。娇俏的蒋宁轻轻将唇贴近竹笛,激昂欢快的音符随之飘散开来,是那首著名的 《扬鞭催马送粮忙》。笛声中仿佛听到了马蹄“哒哒”的声响,看到了络绎不绝的送粮马队……突然,掌声雷动,蒋宁出色的演奏感染了正在此参加中国诗歌太原论坛的全国百余位著名诗人。一支小小竹笛竟有如此魅力?!记者对年轻的竹笛演奏者蒋宁产生了好奇。
原以为生长在太原的蒋宁有如此出息,必是自幼苦练,哪料到她的学笛生涯竟是始于中学时代。“小时候常听父亲吹笛子”,耳濡目染,蒋宁也喜欢上了竹笛,不过她眼中的竹笛更像是件有趣的玩具,诗词、书法、国画和外语,才是每日要学的 “必修课”。上中学后,蒋宁和两个表弟开始正儿八经跟姨父学吹竹笛,后正式拜刘国柱为师。说起拜师的事儿,蒋宁笑了,“那时候学吹笛子的人不多,女孩子更少。刘老师见我是女孩儿,就有点不乐意教。他劝我改学优雅的古筝,还说自己的女儿也在学古筝,并且答应介绍位好老师……”可任刘老师怎么说,小小的蒋宁就是不改初衷,还主动请缨演奏了几支曲子。正是这股子执着劲和笛曲中透出的灵气,让刘国柱改变了主意。从此,蒋宁开始了系统的竹笛专业训练。
大学一年级时,中央民族乐团的笛子演奏家宁保生来并演出,他是《春到湘江》的曲作者。当时蒋宁正在练习这首笛曲,有些地方反复吹奏几十遍总把握不准。于是趁演出间隙,蒋宁壮着胆子跑到后台找宁保生先生请教,宁老师答应以后再指点。后几经周折,才得以联系到宁保生先生并拜其为师。假期的时候,蒋宁便只身一人到了北京。七天时间,每天上下午去老师家上课,然后赶回四人一间的招待所把老师讲课的内容用笔记下来,再反复练习。盛夏时节,蒋宁常常一个人练得大汗淋漓,大饼卷咸菜就是一顿饭。忆起那段日子,虽然很辛苦,但蒋宁觉得获益匪浅。之后每个月,在太原到北京的列车上都能看到蒋宁娇小的身影。宁老师不但教导她的才艺,更融德于艺,教她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此同时,她还师从过著名竹笛演奏家马迪。
老师眼中的蒋宁,善动脑、爱琢磨。
勤练苦练加思考加名师指点,蒋宁很快崭露头角,本科期间就被借调到省歌舞剧院民乐团参加排练演出。之后又继续在山西大学深造,成为我省首位竹笛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还两度在山西广播音乐厅成功举办个人笛箫音乐会。她在四川国际音乐节上演奏的作品被收录到新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专辑;她还与著名作曲家王小刚先生合作录制了电视连续剧 《正德演义》音乐的所有笛箫音乐部分。
与众多学钢琴、学小提琴的人相比,竹笛的学习者寥寥。但竹笛在蒋宁的心里是无可替代的。她对竹笛的热爱与执着,让她义无反顾、倾力而为。吹笛子十几载,笛子吹坏了几十支。但蒋宁对竹笛的痴心始终不变,“竹中豪杰何须猜,笛氏兄弟堪称才。双手托起风雅颂,一孔吹出喜怒哀……”精于竹笛的蒋宁,居然还写诗写歌词!写了30多首。这让记者既惊讶又佩服。“艺术本来就是相通的。”蒋宁笑了。据蒋宁透露,她还有考文学博士的打算,愿吹笛写诗的蒋宁在艺术之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