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曲袅袅余韵长 陈立扬告诉笔者,他有个心愿,就是能够在夷陵区开一家商店,方便他到区文化馆学习交流吹笛的技艺。他说:“只有不断学习,生活才会充实、精彩。” 从 岁学艺到现在经商,陈立扬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 1996 年,陈立扬自费到云南彝族地区学习吹笛技艺,...
寻着《迎宾曲》动听的旋律,我们踏进了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的“烟酒茶”专卖店。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正站在柜台前陶醉地吹着竹笛,悠扬的笛声从笛孔里流淌出来,吸引了很多人驻足欣赏。这位吹笛人就是“烟酒茶”专卖店店主陈立扬。笛声悠悠入耳来
陈立扬出生在夷陵区乐天溪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他自幼喜欢音乐,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他唱歌咬字清楚,音调准确,一些表演动作,只练习几次就能做得有模有样。
11岁那年,陈立扬决定去镇上的朱家湾文艺队拜师学艺,当一名演员。但是当他几经周折找到文艺队时,文艺队却以人员已满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希望破灭的陈立扬一个人走在街头,有些失望和沮丧。突然,一阵若隐若现的笛声传入了耳畔,就像是一阵清风沁人心脾,让陈立扬感到精神一振,困乏与疲惫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陈立扬顺着笛声一路寻去。笛声是从一个毛坯房中传出的,吹笛人是一位其貌不扬的泥瓦工,留了一脸的大胡子,与陈立扬心目中艺术家的形象相去甚远。正当他转身欲走时,笛声戛然而止,屋里传出了“大胡子”洪亮的声音:“小朋友,你找谁?”陈立扬由于紧张竟一时语塞,但是对艺术的渴望让他鼓起了勇气,支支吾吾地答道:“我……我想跟您学吹笛子。”闻听此言,“大胡子”先是一愣,随即痛快地答道:“当然可以!”就这样,陈立扬成了“大胡子”的徒弟。
从那以后,每天清晨和傍晚,“大胡子”都会带着陈立扬在工地上练习吹笛子。每吹一阵,“大胡子”就会在旁边进行指点:注意口形,腰杆挺直,气再长点……为了能吹出优美动听的旋律,陈立扬刻苦练习,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都是手不离笛、笛不离嘴。有时,嘴唇由于练习过猛干裂了,他就喝口水润一下;吹的时间太久感到累了,他就唱首山歌来解乏。
在“大胡子”的指导下,陈立扬很快就能吹奏出完整的曲子。13岁那年,陈立扬靠着自己的本事,如愿加入了朱家湾文艺队。经过7年的刻苦训练,陈立扬技艺大进,不仅吹得一手好笛子,演唱技巧也有了很大提高。他于1984年代表文艺队参加了宜昌县(现为夷陵区)歌手大奖赛,凭借一首自编自唱的歌曲《就是不吃萝卜菜》获得县民族类歌曲第三名;凭借由朱家湾文艺队作曲、自己填词的歌曲《马儿慢些跑》获得1988年县歌手大奖赛民族类亚军。
面对诸多荣誉,陈立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接连不断的商业演出中,他认识到文艺队的表演风格已越来越商业化,很多演出甚至背离了艺术本身。多年的艺术熏陶使他一时无法认同这种潮流,万般无奈之下,陈立扬选择了淡出舞台下海经商。
笛音脉脉结良缘
回到家中,陈立扬向父亲说了自己弃艺从商的打算。父亲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鼓励他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父亲的支持给了陈立扬莫大的鼓舞,他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坚定地走下去。初涉商海的陈立扬做过茶叶加工、长途运输等生意,但都由于经验不足而失败。
1990年7月的一个黄昏,生意不顺的陈立扬来到了镇西头的刘家河畔。夕阳的余晖洒在清澈碧透的水面上,映出阵阵金色的波光。陈立扬情不自禁地拿出了自己心爱的笛子,吹起那首经典乐曲《梁祝》。凄美婉转的笛声,深深打动了在河边散步的一位姑娘的芳心,她就是镇上号称“小巾帼”的王玉芹。王玉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颇有商业头脑,21岁就做起了副食品生意。陈立扬与王玉芹一见钟情,经乡亲牵红线做媒,这对多才多艺的情侣于1990年底喜结连理,步入婚姻的殿堂。
小两口婚后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男的吹拉弹唱无所不能,女的琴棋书画样样拿手,两人相亲相爱,勤俭持家,小日子过得温馨而浪漫。婚后第二年,他们拿出自己的积蓄,开了这家“烟酒茶”专卖店。开业当天,夫妻俩没有放鞭炮庆祝,而是用自己别开生面的方式迎接宾客。他们在店门前搭了一个小小的舞台,主角就是陈立扬夫妇。舞台上一会儿是陈立扬吹笛子与唢呐伴奏,王玉芹载歌载舞;一会儿是王玉芹吹口琴,陈立扬放声歌唱;一会儿又是夫妻俩的情歌对唱。两人默契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围观群众的阵阵掌声。
小店开张以来,靠着夫妻俩的勤快,加上他们一直坚持热情服务、诚信经营,小店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
笛歌阵阵家业兴
如今,生意红火了,只有在繁忙的工作间隙,陈立扬才能吹起他心爱的笛子。即便如此,悠扬的笛声仍常常使前来买东西的顾客流连忘返。“每当看到有人停下脚步,听我吹笛,我就感到特别自豪。”陈立扬笑着说道。
在笔者与陈立扬谈话时,妻子王玉芹显得比丈夫还要兴奋,有时还过来插上几句。“老陈为人忠厚豁达,我嫁给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见他跟人红过脸。年轻时,我个性很强,做事不服输,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婚后,受老陈的影响,我的性格也变得随和沉稳了不少。”
听到妻子的夸奖,陈立扬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吹笛子是我愉悦身心、解除忧愁的最佳方式。心情好了,生意自然就好。现在的日子过得虽然平淡可是充实,这样就足够了。”
“好多邻居都说:‘有时候,心烦了,过来听听老陈吹笛子,心情也变得舒畅了许多,比听流行歌曲还棒!’”王玉芹快言快语地说道,“他的爱好不仅没影响到生意,还提高了小店的知名度,引来了不少顾客呢!”
笛曲袅袅余韵长
陈立扬告诉笔者,他有个心愿,就是能够在夷陵区开一家商店,方便他到区文化馆学习交流吹笛的技艺。他说:“只有不断学习,生活才会充实、精彩。”
从11岁学艺到现在经商,陈立扬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1996年,陈立扬自费到云南彝族地区学习吹笛技艺,在那里结识了一位86岁的吹笛老人。老人精湛的吹笛技艺深深折服了陈立扬,也正是通过和这位老人的接触,让他感到了艺海无涯、学无止境。为此他特地报名参加各类音乐培训班,学习乐理等知识。很多人对他这种执著的精神感到不理解,陈立扬却有自己的看法:“人活着不能只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纯洁而高雅的艺术不仅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还能净化人的心灵。一个人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更好地过日子。”
无论是对待艺术还是生活,陈立扬都是那么虚心好学。客户经理屈定红告诉笔者,每次拜访陈立扬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请多指点”。对于如何识别真假卷烟,如何合理布置店面等问题,他更是虚心求教,潜心钻研。“记得前年,宜昌烟草刚刚实行卷烟打码由‘文字码’向‘数字字母码’的转变时,陈立扬第一时间就给我打了电话,请我尽快过去指导他。他的态度特别诚恳,也让我深深感到我们客户经理肩头的责任。”屈定红由衷地说道。
1998年,宜昌地区发生特大洪水,造成很多地区通讯中断,交通受阻。面对肆虐的洪水,陈立扬一边安排妻子把自家店内的库存卷烟转移到地势高、干燥的顶楼,一边做起了义务宣传员,走遍了附近的大小商店,详细告诉他们如何保管好库存卷烟,免遭损失。当笔者问起这件事时,陈立扬呵呵一笑:“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扶持、相互帮助。”
夕阳西下,我们的拜访也在陈立扬一曲欢快的《好运来》中结束了。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没有闪烁的灯光,只有夕阳的霞光照在陈立扬的身上,泛着金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