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北派笛子大师刘管乐先生诞辰90周年。刘管乐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民族音乐事业,可是他对中国竹笛艺术的卓越贡献,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重温大师经典笛曲,他那带有泥土芳香的笛声,永远荡漾在我们的心田。
| |
今年是中国北派笛子大师刘管乐先生诞辰90周年。刘管乐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民族音乐事业,可是他对中国竹笛艺术的卓越贡献,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重温大师经典笛曲,他那带有泥土芳香的笛声,永远荡漾在我们的心田。
刘管乐出生在河北农村,自幼喜爱音乐,十多岁时,他的竹笛演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解放后,刘管乐来到天津,每当回忆起进入天津文艺界这段经历,他都十分感慨。
那时刘管乐已30岁出头,记得当时小礼堂里坐满了人,主考官竟是比他还小几岁的团长、副团长、著名词作家王莘和曹火星以及不少专业文艺工作者。经主持人介绍,只见一位身着对襟上衣、头上裹着一条白毛巾的人走上台来,这就是后来成为全国著名笛子大师的刘管乐。为他伴奏的一位农民与他同样打扮。他不但吹奏了笛子、管子,还吹奏了唢呐。他的演奏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令人耳目一新,轰动了整个小剧场,得到了领导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1953年以后,刘管乐在天津歌舞剧院专职演奏笛子,兼吹管子、唢呐。
而后,刘管乐焕发了艺术的青春,丰富和发展了竹笛艺术的演奏技巧,创作了大批独奏曲目,为笛子独奏这门艺术翻开了新的一页,1956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笛子独奏曲集》,被全国音乐院校列为笛子专业必修教材;他研制的“七孔笛”、“九孔笛”和“调音插口笛”,大大丰富了笛子的表现力,这些笛子一经问世很快就流行全国。
刘管乐的演奏风格“粗犷豪迈、热情奔放、音色圆润、干净利落”,在笛子演奏界独树一帜。刘管乐最讲究用气,不论是高音或低音,不论是强音或弱音,尤其是弱音更需要“集中力度”,气和唇紧密配合,把气吸到丹田,然后用唇控制气息呼出。刘管乐的名曲《卖菜》,是以山西民歌为题材改编而成,此曲开始由弱渐强,而后进入主题,气和指的完美结合,快速的打叩,华丽的花舌,把一个菜农挑担叫卖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听众。演奏效果细腻圆润,绚丽多彩,音乐形象鲜明,亲切动人。
刘管乐的《荫中鸟》、《冀南小开门》、《故乡》、《忆歌》等曲目,都带有浓厚的冀中乡土气息。然而,刘管乐创作的曲目并不局限于民间小调,而是广泛吸收了少数民族以及一些外来音乐素材。他改编和创作的《毛主席的光辉》、《奔驰边疆》等乐曲,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刘管乐曾作为中国音乐家代表团成员,参加首届“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又先后出访朝鲜、前苏联、阿富汗、埃及、叙利亚等国家进行演出,受到中外观众的热情赞誉和高度评价,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长期以来,笛子演奏形成两大派别,南派柔和、细腻、音质美,北派粗犷、豪放、力度强。刘管乐注意吸收和糅合了两派的长处,他创作的《和平鸽》、《故乡》等曲目就融进了南派的演奏风格。上世纪80年代初,刘管乐应邀赴上海音乐学院讲课,专程到上海笛子大师陆春龄家中拜望,切磋笛艺,南北两派笛子大师相拥合影,早已传为佳话。
1982年,刘管乐已过花甲之年,身体欠佳,天津电台及有关部门提议,将《荫中鸟》、《卖菜》、《茉莉花》等名曲进行录制,刘管乐知道后非常高兴,首推风华正茂的弟子辛正奎担当。当刘管乐听到电台播放的曲目时激动地说:“绝响了十几年的乐曲,终于又响彻津门大地,我感到无比欣慰。”在给辛正奎的信中他说:“将来开我的演奏会,希望你能成为主力。”1986年,又出版了《刘管乐笛子曲选》一书,我们得知后,到刘管乐家里去祝贺。记得当时刘管乐极为高兴,详细介绍了书中精选的26首曲目,他说:“我的一生有三个愿望,这本书实现了我第二个愿望,是我的追求和奋斗的结晶,第三个愿望就是开一个我的作品音乐会。”由于种种原因,刘管乐的音乐会一直未能实现。
著名京派笛子演奏家刘森在怀念刘管乐时说:“天下众笛,唯刘老的高尚人品和绝伦笛技,真乃值得我们终生敬仰,先生给后人留下的经典之作不愧为竹笛艺术发展长河的一座里程碑。”
题图为刘管乐(左)与南派笛子大师陆春龄合影(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