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笛子演奏家
2011年7月8日在武汉去世,85岁
自1985年黄鹤楼复建以来,在金楼银灯的上空朝朝暮暮都在播放着悠扬动听的中国传统音乐,其中笛曲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而著名笛子演奏家孔建华的演奏往往使游客倾听而止步。
孔建华是武汉歌舞剧院一级演奏员。在60年的艺术生涯中,孔建华集创作、演奏、乐改、教学于一身。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笛子独奏曲。其中尤以他的代表作《故乡的回忆》、《黄鹤归来》、《江河情》最为完备,各自体现着孔建华中原笛派的不同艺术风貌。
2011年7月8日凌晨,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孔建华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5岁。
“听孔建华的笛子演奏像听一部交响乐一样,蕴藏着丰富的内涵。”1963年孔建华在香港演出他的代表作《故乡的回忆》,博得了媒体的广泛好评。《故乡的回忆》创作于1961年。他为一个剧本搞音乐设计,剧中人的悲欢离合,强烈地撞击着他的心弦,他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他根据最热悉的豫剧音乐“抬花轿”、“慢二八”等为素材加以取舍、提炼发展而成。如果说《故乡的回忆》是扎根于河南泥土之中,粗犷、奔放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的话,那么被称作《故乡的回忆》姐妹篇的《黄鹤归来》,却有着鲜明的传统音乐风格,古朴、典雅。他晚年的笛子协奏曲《江河情》,以其丰富的内涵,磅礴的气势,深沉的情感,完美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多年来欲向人们诉说的肺腑之言。
1926年10月,孔建华出生在河南省中牟县晶店村。父亲是一位小学音乐教师,善弹风琴,叔父善于吹笛弄箫。这样的家庭环境,给予具有音乐天赋的蒙童的心灵以极大的启迪。
在乐器改革方面,孔建华也做过重大贡献。上世纪50年代初,他在竹笛上安装了调音套管,解决了笛子随温差而变化的音准问题,现在这种笛子已被全国各大乐器厂所采用,普及全国。另外他还把唢呐的循环换气法移植于笛,在演奏高难度的特长音时达到了“音容双绝,天衣无缝”,被赞为“一绝”。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对湖北随县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篪,进行了科学的考证和复制,并使其发出悠扬的旋律。
孔建华不但是一位演奏家,也是一位作曲家、教育家。40年来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笛子演奏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武汉音乐学院教授荣政和武汉歌舞剧院的陈啸都是孔建华老师的得意门生。回忆起老师,荣政说:“他是我国民乐国宝级的人物,孔老师不仅学生遍布全国,更是将中国民乐奏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