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大踏步地走在洒满阳光的音乐路上——笛坛新秀吴非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笛子新闻 > 正文
【字体: 】  

[组图]大踏步地走在洒满阳光的音乐路上——笛坛新秀吴非






     夏去秋来,天高云淡,秋风卷着落叶,吹散了夏日的灼热和喧嚣,为人们带来了丝丝清凉。在这样一个美丽宁静的秋日夜晚,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里飘出一阵阵悦耳动听的笛声:时而欢快急促,涌动着喜悦和澎湃,时而悠远深长,搅动着思念和柔情。笛子,这有着近七千年历史的古老乐器,承载着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精髓:它寄托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惆怅和边疆战士的思乡情怀,歌颂着神州大地的壮丽山水和五湖四海的动人传说。当笛声再次响起,这富于变化的美妙旋律出自一个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三的男孩,吴非。今年十七岁的他跟随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唐俊乔老师学习竹笛多年,举办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他多年刻苦习笛的检验与总结,更是报答和感谢栽培养育他多年的母校、老师和父母的华丽呈现。在这场意义非凡的音乐会上,笛界名家张维良、李镇、易加义、谭炎健、荣政、陈惠龙、马迪、王健、谢继群、张煜、戴金生、戴树红,制笛专家周林生,以及院领导:蔡桂其、王建民、孙铭红、刘英等均出席了音乐会,年逾九十三岁高龄的我国竹笛一代宗师陆春龄先生也亲临现场,给予吴非鼓励和指导。吴非不负众望,为到场的听众们带来了一场即富有传统文化气息而又不失现代音乐美感的听觉盛宴。
    师恩难报 同门情深
    音乐会上,吴非带来了《深秋叙》、《塞上风情》、《鹧鸪飞》、《秦川情》、《走进快活岭》、《喜报》、《幽兰逢春》、《飞歌》等多首不同风格的乐曲,而反场的一首高难度乐曲《野蜂飞舞》更是将整个音乐会推向了高潮。在所有观众都以为音乐会就要结束时,吴非带领自己的师弟师妹重新返场,演奏了俞逊发老师的作品《喜讯传来乐开怀》,以此表达对唐俊乔老师的教育栽培之情。回忆起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吴非感觉非常满足和快乐,这不仅仅是因为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了他的笛声,更是因为唐老师和同门的兄弟姐妹们给予他的帮助和关怀。“我特别感谢唐老师和准备音乐会的整个团队,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这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音乐会的准备工作复杂而又繁琐,唐俊乔老师作为整个音乐会的总策划人,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吴非的师兄师姐们也参与其中:有的发放演出节目单,有的帮吴非调笛膜,还有的负责安排座位。忙碌中不失秩序,配合得非常默契。演出换场的时候,吴非刚一下台,就有人为他递上纸巾擦汗,这个温暖的细节让他特别感动。所有人为这场独奏音乐会所付出的努力让吴非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平时他们就对我特别好,给予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这样尽力地帮助我,让我觉得特别幸福。以后他们开音乐会时我也一定尽我所能做一些事,就像他们毫无怨言地帮助我一样。这就是我在这次音乐会中最大的收获。”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吴非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比艺术本身更具魅力。
    音乐会上,吴非带来了《深秋叙》、《塞上风情》、《鹧鸪飞》、《秦川情》、《走进快活岭》、《喜报》、《幽兰逢春》、《飞歌》等多首不同风格的乐曲,而反场的一首高难度乐曲《野蜂飞舞》更是将整个音乐会推向了高潮。在所有观众都以为音乐会就要结束时,吴非带领自己的师弟师妹重新返场,演奏了俞逊发老师的作品《喜讯传来乐开怀》,以此表达对唐俊乔老师的教育栽培之情。回忆起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吴非感觉非常满足和快乐,这不仅仅是因为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了他的笛声,更是因为唐老师和同门的兄弟姐妹们给予他的帮助和关怀。“我特别感谢唐老师和准备音乐会的整个团队,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这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音乐会的准备工作复杂而又繁琐,唐俊乔老师作为整个音乐会的总策划人,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吴非的师兄师姐们也参与其中:有的发放演出节目单,有的帮吴非调笛膜,还有的负责安排座位。忙碌中不失秩序,配合得非常默契。演出换场的时候,吴非刚一下台,就有人为他递上纸巾擦汗,这个温暖的细节让他特别感动。所有人为这场独奏音乐会所付出的努力让吴非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平时他们就对我特别好,给予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这样尽力地帮助我,让我觉得特别幸福。以后他们开音乐会时我也一定尽我所能做一些事,就像他们毫无怨言地帮助我一样。这就是我在这次音乐会中最大的收获。”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吴非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比艺术本身更具魅力。
    习笛之路 勤奋同行
    吴非踏上学习竹笛的道路偶然中伴随着些许坎坷。吴非的妈妈一直十分喜爱音乐,希望儿子能学一门乐器,爸爸却觉得认真学好文化课,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大清华才是通向光明未来的道路。后来在上海他们结识了唐俊乔老师,听了她的笛声后,被唐老师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征服了。吴爸爸开始对竹笛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儿子跟随唐老师习笛就是最好的选择。在父母的支持下,吴非也渐渐爱上了竹笛。不同于古筝琵琶等体型较大的民族乐器,竹笛轻巧好拿,可以随身携带,什么时候开心了都可以拿出来吹上一曲。刚开始学习时,吴非对自己并没有什么信心,他觉得自己的嘴唇比较厚,吹笛子并不讨巧。唐老师知道后立刻否定了他的想法,告诉他:“嘴唇厚并不是吹不好笛子的理由。无论自身条件如何,只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勤奋努力的练习,都是能够达到好的水准的。”针对这个问题,唐老师给他布置了大量的吐音练习,专门用来训练嘴唇的灵巧性。哪里需要提高就着重练习哪里,是唐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
    在吴非看来,唐俊乔老师亦师亦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唐老师在专业教学上严厉到近乎苛刻:每练习一首新曲子都会让他一遍遍重复,必须达到她认可的标准才能通过,不然不会让他走。这样近乎“魔鬼式”的训练让儿时顽皮的吴非时常倍感折磨。然而,正是这些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近乎完美的要求让吴非在不知不觉中技艺上有了极大的提升,小小年龄就能够演奏技术难度要求非常高的乐曲。而一旦脱离了专业教学,生活中的唐老师平易近人,和学生们像朋友一样相处。她热爱生活,热爱阳光,经常带学生们一起聚会、聚餐、唱歌,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吴非笑着说:“我很信任她,什么话都愿意跟她讲,她也会跟我分享很多人生的经验和做人的道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们看到了台上的吴非簇拥鲜花和掌声,却鲜有人了解他背后为吹笛洒落的汗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虽然已经升到高三,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压力,吴非还是要求自己每天至少练笛6小时,周末则练8小时。在准备音乐会期间,他每天都要训练8到10小时以上。然而,训练的效果并不一定与训练时间成正比,效率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对我来讲,用心练习3小时比不用心练习8小时还有用。比如当我练习长音时,总是提醒自己注意高中低各音区的音色:低音区要饱满,中音区要浑厚,高音区要有穿透力。练笛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边练一边认真听,达不到要求就需要反复练习,直到有进步为止。”这次音乐会上吴非吹奏的那首技术难度很高的《野蜂飞舞》就是他用极慢的速度一遍遍练习的成果。在吴非看来,天才总是少数人,刻苦严谨的训练才是通往高超技艺的唯一途径。
    笛声飞扬 快乐成长
    作为一名竹笛界的新秀,吴非的演奏水平可以说是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展望未来,他并没有太多绚丽的梦想,只希望能继续跟唐老师好好学笛。他一直牢记着唐老师的教导:“吹笛子吹到最后能否有建树,可能不只是笛子本身了,而是“人”的问题。”吹笛如做人,这简单质朴的话蕴含着唐老师对吴非深厚的期望。优秀的演奏家能利用高超的演奏技术完整流畅地展示一首乐曲,而真正的音乐大师能让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中,不漏任何技术痕迹,将自我与音乐完美相融。想到这些,吴非显得有些懊恼。年仅17岁的他还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生活中的他依旧冲动,幼稚,在唐老师眼中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吴非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以后要多读一些书,多体会生活,争取早日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像我的师哥师姐们那样,在演奏乐曲时都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现在的我并不完美,这正是我要不断进步的动力。我相信自己以后会做得更好。”
    学习竹笛,吴非的想法一直都很单纯。竹笛是他的专业,更是他的乐趣。每当拿起心爱的笛子,他的心里都会盈溢着满足和踏实。吴非希望自己能够不断达到唐老师提出的新要求,吹得开心快乐,这就是对老师,父母最大的回报。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不是获得了多少荣誉或是头顶着多少耀眼的光环,而是一直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小小年纪的吴非已经懂得了这个道理。笔者相信,他心中希望自己具备的“成熟”一定就在不远的明天。这个充满朝气,乐观向上的大男孩正大踏步地走在洒满阳光的成长路上。       

新华娱乐   新闻录入:古曲网编辑    责任编辑:古曲网编辑 更新时间:2013/10/20 15:03:51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