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纪念笛坛一代宗师十一高徒上演笛林大会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笛子新闻 > 正文
【字体: 】  

[图文]纪念笛坛一代宗师十一高徒上演笛林大会


 

赵松庭生前照。

昨天,为纪念笛坛大师赵松庭先生逝世15周年,以他名字命名的纪念馆暨赵松庭笛子艺术教育研究所,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举办揭幕仪式。

昨晚,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歌舞剧院联合主办的《“松庭流芳”——赵松庭纪念馆落成典礼音乐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上演。全国最会“吹”的演奏家,包括吴樟华、王建元、张红阳、蒋国基、张维良、王次恒、刘凤山、詹永明、杜如松、戴亚、蔡拯等在内的11位赵松庭先生嫡传弟子登台演奏(按演出顺序),带来《早晨》、《婺江风光》、《忆故乡》、《幽兰逢春》、《鹧鸪飞》等曲目,堪称笛子界的“武林大会”。

40年前,杭州的笛子进修班闻名全国

78岁离世的赵松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也是笛子创作家、研制家、教育家,他创作的《早晨》、《二凡》、《三五七》、《幽兰逢春》等曲目是经典之作。他9岁起学习吹笛,将南北方演奏的精华融合在一起,开创赵派竹笛艺术先河。

1973年,赵松庭进入浙江艺术学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前身),在这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笛子人才,并进一步作声学理论研究。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笛坛精英和有志从事笛子演奏的,经常往杭州赶,就是因为这里有赵松庭。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导张维良回忆,40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他在杭州拜见赵先生,“老师不仅热情接待,还让我住在他家里。因为我从苏州到杭州,坐船要12小时。”

嫡传弟子蒋国基说,当年他几经转折,才找到还在接受改造的赵松庭,求拜师。至今,他都恪守着先生的教导:“认认真真吹笛,老老实实做人。”

由于赶来求学的人太多,浙江艺术学校索性在每年暑假开一个竹笛进修班,一开就是好几年。这个进修班上很多是来自各地歌舞团的民乐骨干,后来很多都成为了笛坛精英,如刘凤山、张红阳、甘少华、孙永志等等。

赵松庭发明的笛子,都陈列在纪念馆里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里的赵松庭纪念馆,浓缩了先生一生的艺术成就和精神。

进门被设计成赵家老门院的样子,许多老照片和熟悉的布景迅速勾起了赵松庭儿子赵晓笛的无限怀念。有一张是他们全家人的合影老照片,赵晓笛对着它出神良久:“这张照片是在当时文二路的家里拍的。”赵晓笛说,“现在我们一家人分散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但父亲是在杭州教书的,纪念馆就建在母校,感觉特别亲切。”

赵先生的手稿、曲谱,研制的笛子等藏品,都成了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展厅里展出赵庭松生前研制的一系列笛子,其中最与众不同的就是弯笛。蒋国基将一件老师亲手制作的弯笛赠送给纪念馆,G20期间,蒋国基先生曾用这管弯笛给元首夫人演奏。此外,还有骨笛等非常少见的乐器,具有极高价值。

赵晓笛告诉记者,在笛子制作方面,叔叔给父亲提供了很大的理论支持。“我叔叔是声学研究者,他的理论知识能帮父亲更好地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笛子,在什么位置打洞、钻孔,能发出怎样的声音,都是他们一起研究出来的。”

纪念馆主要筹建人、赵松庭嫡传弟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科研处处长吴樟华说:“我们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作为先生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一直在传承和弘扬先生的艺术与精神。学校把纪念馆作为弘扬名师文化、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的大事来对待,筹备了五六年。这次纪念音乐会也是历年来赵先生弟子到得最多的一次,这是我们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本站原创   新闻录入:古曲网编辑    责任编辑:古曲网编辑 更新时间:2016/10/13 13:57:48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