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记住那些与阿炳有关的人和事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二胡新闻 > 正文
【字体: 】  

记住那些与阿炳有关的人和事


今天,当一个平民的故居和他的音乐同样得到高规格保护的时候,我们特别应该记住那些与此有关的人和事。正是那些人和事,才有今天的阿炳作品和阿炳故居。

  无锡本不缺文化,缺的是发现、保护和建设,缺的是视文化遗产如宝而加以珍爱保护的人和事。所以,这些人和事,也是文化丰碑,也是人文景观,同样应该好好保存。

  随着阿炳故居的修复开放,崇安寺繁华的商业氛围中,展现出一份亮丽的人文景观;“商重文轻”的无锡城,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文化筹码。从此,世人不仅能享受阿炳音乐创作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享受阿炳生活场景定格的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当一个平民的故居和他的音乐同样得到高规格保护的时候,我们特别应该记住那些与此有关的人和事。正是那些人和事,才有今天的阿炳作品和阿炳故居。

  如果说阿炳的杰出作品使他有一万个理由成为世界级民间音乐家的话,那么阿炳的道士身份、平民地位、健康状况和生活行为,加上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会使阿炳及其作品有一万个可能悄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因此,那些最早发现、承认和推介阿炳及其作品的人,是最值得我们记住的,因为这不仅需要慧眼,还需要勇气。

  最早透过浮尘发现阿炳作品并视之如宝的人是当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宜兴人储师竹,无锡人杨荫浏、曹安和,以及无锡二胡爱好者、储师竹的高足黎松寿。南京解放前夕,黎松寿无意间学拉起阿炳常拉的乐曲,立即引起了储师竹、杨荫浏的强烈兴趣和赞叹,并决定记录整理阿炳作品。经过努力,杨荫浏、曹安和、黎松寿终于在1950年9月2日,把病危中的阿炳亲自演奏的《阿炳曲集》永远刻制在了录音钢丝上。凭着对民间音乐的超强鉴赏力和挖掘、尊重精神,他们抢在阿炳去世前保存了阿炳的千古绝唱。

  让阿炳乐曲迅速走向全国的关键人物是新中国的首任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先生。这位当年掌控中国音乐传播大权的音乐家,全然不顾作者身世和作品出处,让阿炳作品灌成唱片全国发行。

  在阿炳乐曲通往世界的道路上,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78年,这位在波士顿交响乐团担当指挥的大师,以“应该跪着听”的虔诚,倾心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一举震撼世界。是偶然,也是必然。正是以上这些名家大师的巨手,把阿炳及其作品从纷乱尘世一步步推向了世界乐坛的最高殿堂。

  名家大师们对阿炳作品的保护和推介可谓不辞辛劳,而有识之士们为阿炳故居的保护也是坚持不懈。面对阿炳故居难以保留、不值得保留、保留成本太高等“主拆”声音,有识之士们毫不动摇地坚守着“主保”阵地。

  文物管理部门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保护阿炳故居第一线,阻止了一次次拆除动议。在故居尚未列为文保单位的情况下,他们以“内部控制”为由死死守护。经过多年努力,阿炳故居逐级由“市保”升为“省保”、“国保”,得到最高级别保护。现届崇安区政府不惜以5000多万元直接投入、上亿元间接损失,完成了阿炳故居修复工程,书写了载入锡城文化建设史册的灿烂一页。许多市民自觉维护故居的片瓦块砖,一些单位不惜腾地让路,众多修缮者更是一丝不苟求完美。还有一大批领导、专家、学者、记者、名流和平民百姓,默默为故居保护和修复作出了奉献。
 
 黄金之地谁可立碑?惟有阿炳!保护阿炳故居,是文化的需要,是历史的需要,是世界的需要。阿炳故居的修复开放,是对文化品牌价值认知的提升,是文化价值重于商业价值的生动体现。

  阿炳是幸运的。因为有许多人的努力,使他的民间作品和平民故居得以如此规格地保存。

  无锡是幸运的。因为有许多人的努力,让无锡永久拥有了阿炳这一举世夺目的文化品牌。

  如果我们还想拥有更多的幸运,就应该记住这些人和事。无锡本不缺文化,缺的是发现、保护和建设,缺的是视文化遗产如宝而加以珍爱保护的人和事。所以,这些人和事,也是文化丰碑,也是人文景观,同样应该好好保存。
无锡日报   新闻录入:蒙蒙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07/5/3 23:15:59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