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民间乐手 自创“四胡”盼传人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二胡新闻 > 正文
【字体: 】  

民间乐手 自创“四胡”盼传人


  每天清晨和傍晚,中心城区滨江路王浩儿段的市民总是能够看到这样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专心致志地拉着一把外形类似于二胡但声音听起来却像是小提琴的新奇乐器,完全沉醉在自己的音乐天地中,他就是晚年致力于二胡改革并获得国家专利的民间乐人王盛意。

  7月1日,记者慕名拜访王盛意老人,有幸欣赏了他的四弦琴演奏。

  自己动手 将二胡改“四胡”

  家住中心城区牛口耳桥附近的王盛意老人15岁就开始学拉二胡,一直是个二胡痴迷者。在自己琢磨二胡演奏的过程中,老王也同时拉过京胡、板胡、高胡和马头琴。但拉了几十年琴,总是感到这些民族弦乐器都是两根琴弦,存在不少缺憾。“中国弓弦乐器据说有五十多种,但性能比较完善的不过数种,二胡算是弦乐中的佼佼者,但其定弦音高,没有低音,高音区衰竭比较严重,不能演奏和声,不能拨奏比较复杂的旋律,连一个普通歌曲的实际音域都不能满足,与西洋弓弦乐器(即提琴系列)相比有很大差距,实在是一大憾事。”

  正是发现了这些缺陷,1991年,王盛意根据自己多年摸索出的经验着手改革二胡。“在当时的条件下,我自己动手制琴,没有木材,就用家里喂鸡的楠竹筒;没有蟒皮,就用木板代替;没有琴弦,就用小提琴弦。用了一个星期,做出了第一把改良二胡,效果还不错,把我多年的设想变成了现实。”改造后的琴与二胡相比,不仅多出了两根琴弦,琴筒也由正六边形按照一定比例改造成了八边形,王盛意管它叫“四胡”,音色在小提琴和板胡之间。

  一开始,有人听见琴声就以为他拉的是小提琴。虽然第一次做琴成功了,但王盛意“四胡”的第一次公开演奏却是草草收场,“当时正好是国庆节,我就在庆祝会上演奏,由厂管乐队伴奏,由于音响出了毛病,宏大的管乐声时时湮没我的琴声。”正是第一次公开演奏效果不理想,这才激发了王盛意后来的潜心改进。

  潜心钻研 “四胡”获国家专利

  为了进一步改进弓弦乐器的演奏效果,王盛意开始酝酿自己的四胡系列计划。1997年,所在的造纸厂破产后,王盛意和爱人去昆明开了一家小川味馆子。他专门跑到昆明乐器厂,按照自己做的第一把琴的尺寸做了第一把蟒皮四胡,这样新奇的乐器连乐器厂的人都大感吃惊,“他们都想不通,这弓子做法和二胡一样,怎么就能拉四根弦呢?”

  在有些人看来,在二胡上再加两根琴弦,只不过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要想出这么简单的办法却不知要动好多脑筋。”在二胡改革一开始,王盛意就想到“决不能把弓子用在外面像提琴一样,那样就会不土不洋,什么都不是,二胡的这套技术就完全没用了,也就失去了二胡改革的意义。”通过摸索,王盛意的四胡保留了二胡的演奏方法,但又避免了二胡的一些缺陷,拿到舞台上演奏时受到了普遍好评。在1998年10月,王盛意特地为自己的四弦琴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此后,经过不断地改进,一直到2001年,王盛意的中四胡和大四胡才最终定型。

  推广“四胡”  老王不遗余力

  申请专利后,王盛意的发明一下被众多人关注起来,各种信函不断寄来,有的宣称要为他出书、登名人录、印纪念品,还有的邀请他去出席名人讲座、到某某地方开会等等。更有一个包装单位,还谈到他们已经决定投产他的四胡,希望进一步合作。“实际上我自己很清楚,这些并不是想为乐器改革做点事情,而是为了搞钱,要推广我的四胡,还得我自己亲自去跑跑。”

  于是,王盛意背负着自己的研制成果,走遍了四川、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反复向演奏家、专家学者征求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成果,也期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四胡,王盛意曾四上北京,最长一次居住了三年,天天坚持到陶然亭公园拉琴,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同样可喜的是,王盛意的乐器改革项目得到了四川省文化厅科教处的肯定和支持,在四胡立项报告中说“四胡系列的研制是填补我国乐器低音乐器空白的项目,也是建国后大量立志于民族乐器低音改革工作者长期没有解决的重大课题。”

  专业人士也对王盛意研制的“四胡”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认为其“拓宽了音域,能够演奏双音(部分),上下把位音量较平衡、宏亮,演奏手法与二胡基本一致,成果是令人可喜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将成果推广实践,早日搬上舞台。”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会长张韶也曾评价他的改革相当成功,“既扩大了音域,又丰富了演奏手法,它能演奏各种和声,还能方便地拨奏旋律,希望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天津音乐学院教授、文化部乐器改革专家组副组长赵砚辰说,四胡“更重要的是演奏方法基本不变,易被二胡演奏者所接受。”战旗歌舞团的一级演奏员蒋才如在亲自试奏后,也认为王盛意的四弦胡琴“确有诸多长处,如得到广泛支持,将成为中国民族乐器的又一新成员。”

  无人传承 老王想收徒弟

  尽管王盛意的四弦胡琴技术性能逐渐完善,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肯定,国家专利局也曾授予其“优秀专利”和日内瓦全球发明公会的国际优秀专利金奖,但“乐器改革不单纯是物质生产问题,还要克服人们心理上的障碍,”而且还需要专门为四胡创作曲子、需要民乐演奏家的演奏,在无大量资金和有关部门支持的情况下,要真正推广开来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在这么多年的奔走中,王盛意用上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财力,多亏了家人的全力支持。由于制作一把琴需要2000多元,愿意演奏的人很少,一直没有厂家敢批量生产四弦琴,王盛意曾自费跑到苏州,做了几把琴送给知名演奏家,希望由他们来演奏推广,可效果并不理想。

  唯一的儿子不喜欢音乐,很多年轻人又不认识这种琴,到现在也还没有找到一个知音来传承这一技艺,这让67岁的王盛意老人感到十分着急。他说,“乐器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发扬和改革民族乐器,就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体现我们民族的精神、智慧。但这毕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仅凭我个人的能力,太难了!”如今,老人坚持天天带上自己的大、中、小系列“四胡”到显眼的地方演出,一来是为了避免日久不练习琴技荒废,实则更是希望能早日觅到知音

四川新闻网   新闻录入:剑苗    责任编辑:剑苗 更新时间:2007/7/3 17:57:33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