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弹拨拉奏皆在行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二胡新闻 > 正文
【字体: 】  

[图文]弹拨拉奏皆在行


 

  “胡琴皇后”宋飞精通13种民族乐器

  向中国顶级艺术家致敬

  本报专访之二十四乐舞风流60载

  精通胡琴古琴琵琶等13种弦乐器的国乐大家宋飞,曾先后在天津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师从于宋国生(其父)、安如砺、刘明源、陈重、李祥霆、王范地、张子谦等众多民族音乐教育家、音乐家,在业界有“二胡皇后”、“胡琴皇后”甚至“民乐皇后”的美誉。1998年和1999年春节,宋飞曾随中国民族乐团两次献艺维也纳金色大厅,受到西方观众的热情追捧;2002年,她在北京举办了《弦索十三弄》个人独奏音乐会,在音乐会上一人演奏了二胡、高胡、古琴琵琶等13种乐器,在音乐界引起极大反响。2006年,宋飞在取材于张择端传世名画、并由作曲家史志友历时5年创作完成的中国音画《清明上河图》中领奏了二胡、坠胡、高胡、中胡、板胡、二弦、京胡等7种胡琴,被媒体称为“国宝级音乐大典”。

  文/本报记者 苏蕾

  回归传统民乐大家的研修方式

  广州日报:您精通各种胡琴、古琴、琵琶等13种民族乐器,是如何掌握这么多乐器的?

  宋飞:与以往民族音乐的传承不同,这个时代的音乐分工很细,也在试唱练耳等方面和西方接轨,却鲜出过去那样的大师。

  我要回归过去那些民乐大师的行为轨迹和研修方式——除了二胡,阿炳还精通琵琶和笛子,刘天华更是学贯中西,他会小提琴、小号、琵琶等等。我一直很喜欢琵琶,但上音乐学院附中的时候,父亲觉得弹琵琶的人太多,就让我学古琴。上大学的时候,我修了二胡和古琴双主科。到了大三,因为还是喜欢琵琶,我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毕业之后,我又开始学京胡、坠胡。“弦索十三弄”可以说是我回归传统民乐研修方式实践成果的发表。

  广州日报:同时学这么多乐器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吗?

  宋飞:我不可能付出13个人的时间和体力、精力、脑力,但我从小就不是单一轨迹,所以倒不觉得有负担。我往往是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和追求来带动技术的成长,我学不同乐器的目的,是为了让二胡演奏能对民间传统的东西表达更到位,因为很多作品都需要方言化的表达。例如,坠胡让我加深了对河南音乐的了解,于是用二胡拉河南小曲时我就借鉴了坠胡的特点。

  同时,我学习时采用的是非常规方式,将各种乐器分类,对它们进行比较式把握,只记每个乐器与其他乐器不同的东西。其实,每种乐器都并不特别难,最难在于“弦索十三弄”更换曲目时要在不同乐器之间来回转换,因为每种乐器的定弦、指法等都不同,这场音乐会要求演奏者对各种乐器了如指掌、驾轻就熟,甚至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能在头脑中迅速进行信号转换。

  拉二胡双手的配合就像打太极

  广州日报:您掌握的这13种民族乐器大致可分拉弦和弹拨两大类,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别的讲究,有没有可以触类旁通的?

  宋飞:拉弦乐器讲究定弦、把位大小、右手运弓力度和方式、左手指距和指序等;而弹拨乐器,我更多是通过内心的歌唱和对音乐性的追求,去弥补技术上的不足。至于触类旁通,肯定是有的,例如我用二胡演奏《大浪淘沙》时,注入弦乐的歌唱性,还模仿了琵琶的演奏手法,给听者以“弹出来”的感觉。类似这样超常规演奏技巧和方式的例子还有不少,这让我音乐的路子变宽。

  广州日报:有些人认为,会拉小提琴的人,二胡就不在话下,您认同吗?二胡的弓法有什么特别讲究?

  宋飞:西方小提琴有二胡值得借鉴的技巧,我们也出过《梁祝》这样小提琴民族化的精品,但小提琴和二胡毕竟是两种乐器,技巧完全不同,二胡没有指板,弦与琴杆之间是悬空的,下指的量感很丰富,表达音乐的分寸也就非常丰富。其实,二胡的微妙处也正在于它这种悬空所带来的丰富表现力,可以利用滑音、揉弦、装饰音等等来表达情感。中国音乐语言讲求虚实动静,我学那么多乐器,也是为了把握其这一特色。

  二胡的弓法就像中国书法,有顿、提、折等各种手法的丰富呈现。不仅各种音色都要由运弓来实现,而且运弓蕴涵了很多学问,演奏二胡时双手的配合,就像打太极,是很玄妙的。

  广州日报:您作为目前国内二胡的顶级演奏家,和其他演奏家相比有什么“杀手锏”?网上有很多关于您代表作的探讨,您自己怎么看?

  宋飞:我从不为自己设定代表作,我在演奏上“不挑食”,只要是我喜欢的,都会把它变成自己的。而我真要说有一个“杀手锏”,应该就是我永远在变,包括弓法、指法,就像狂草,没有固定的写法,情境到了自然一气呵成。

  曾三年不练曲“极端”突破瓶颈

  广州日报:大家都说您善于吸取古典的、民间的、西洋的音乐营养,您在这方面有何体会?

  宋飞:音乐需要开放和传承。我和大家一样,在什么都不会的时候,经历了书法临帖,即规范训练的阶段,不少演奏家都曾是我模仿的范本;但没有技巧不行,而过于强调技巧又会成为音乐表达的障碍,而所谓大师,就是到一定时候打破规范、追求个性,继而形成自己独创的方式。我从小就听阿炳的录音,可以准确模仿他的《二泉映月》,同时我也留心其他前辈演奏家怎么拉这首曲子,在模仿、比较的过程中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拉。不能总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最终要消化成自己的东西。

  广州日报:您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瓶颈”,又如何克服的?

  宋飞:我曾和父亲探讨演奏家的境界,比顶天立地更上一层,是惊天地、动山河,再往上呢,应该就是无须表达,别人已能自然感受到。拿古琴来说,我曾经音准、技巧都没问题,但总感觉弹出来什么都不是,而我的老师当时91岁了,手脚不灵,音有时也不准,但他往那一坐就比我强,气韵就是了。所以,我在1999年之前的3年,曾用过一个很极端的方法,就是天天只拉音阶、不较劲去练作品,仅仅在头脑中熟悉音乐,希望能让技术变成鲜活的、自如的、下意识中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这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和冒险,不成功就是退步,结果,1999年我录第一批教材时,《葡萄熟了》和别人及自己以往的都不同了,我知道自己越过了一个台阶。

  广州日报:您现在在中国音乐学院任教,是演奏和教学“两条腿走路”的,您教学生最注重的是什么?

  宋飞:中国民乐博大精深,有各种风格、流派,学习者需要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不断累积演奏技巧,我主要是让学生找到与音乐沟通顺畅的方式。同时,我推行的理念是“健康演奏”,即心理、生理和乐器物理都要健康。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需要自然坦诚的表达,如果你紧张、心跳加速,动作就会僵化、不自如,而乐器的声音表现也自然不健康。

  名家课堂

  民乐需要方言化的表达

  《二泉映月》:阿炳的版本苍凉、劲道、倔强,我称之为“阿炳的骨气”。我爸爸也曾说,宋飞的《二泉映月》骨头多肉少。二胡界对这首作品的处理有两种:一是悠扬的歌唱,写景为主;另一种是表现阿炳的苦难,以个人情感为切入点。而我自己,则注重表达阿炳面对黑暗时对光明不懈的追求和向往,音乐中蕴藏着他承受苦难同时不可磨灭的生命力。

  《江河水》:中国传统音乐是条河,总是在不断流淌着,对同一首作品在发展中不断有新的诠释和变化。我的版本是在1998年完成的,借鉴了双管的特色。

  《清明上河图》:很多民乐都需要方言化的表达,这部大型作品中,我们针对不同的画面选用不同的胡琴。例如二胡善于表达人内在的东西,所以演奏了《田园图》和《思乡图》;坠胡爽朗明快,指法上有特别大的滑音,语气很夸张,可用于表达乐观、豁达的性格,在中原音乐中常用,例如河南梆子,用它演奏《抬轿图》显得很生动;此外,高胡委婉细腻、雍容华丽;中胡深沉,手法与二胡接近;二弦很喜庆,用广东音乐的演奏手法;京胡具有京剧特色,声音很亮丽。

  专业点评

  她的二胡像大家笔走龙蛇的书法

  陈茂坚(中国二胡协会常务理事、星海音乐学院教授):她出身二胡世家,父亲宋国生教授不仅长于二胡教学,而且有深厚的民间音乐修养和作曲方面的成就,宋飞受他的影响很大。上世纪80年代,宋飞(学生时期)参加比赛我曾经担任评委,她当时并不十分突出,但这些年她凭借自己的钻研、用功,进步很快。就个人特点而言,宋飞基本功扎实、演奏自然大方,对作品的处理较为严谨,尤其对各个地方的风格很有研究,演奏河南小曲的水准极高。同时,宋飞也非常聪明,她能掌握那么多种乐器非常难得,说明她的技术十分全面。

  戴晴(作家):直到最近听宋飞的演奏,听《江河水》用二胡奏出时,把双管撕心裂肺的哀号弱化,才隐约悟出他深藏在内心的悲凉,悲凉中的坚忍,以及强忍之后的镇定。

  田青(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宋飞是目前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的二胡演奏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听宋飞的二胡,有点像观赏大家笔走龙蛇的书法。“北碑南帖”,风韵迥异,宋飞的演奏也是如此:既有北国大漠孤烟、铜锣铁马的豪放,又有江南小桥流水、杏花春雨的旖旎;既有汉隶的古朴苍劲、又有晋草的婉转风流。

  网友声音

  说是天籁之音一点不为过

  在二胡演奏家中,宋飞的风格是传统的,耐人寻味。

  《清明上河图》中,以“商队图”为代表的几首曲子,写得太好了,经二胡名家宋飞一演绎,简直太绝了,说是天籁之音一点不为过。

  宋飞的一双手一把琴,演绎着最好的音乐。因为她的演奏技艺已经出神入化了,因为她是用心在演奏。

  宋老师在今天某些人的眼里是“傻”,但是“傻”得可爱,“傻”得令人尊敬,无论是音乐造诣,还是人格修养,都不愧为中青年艺术家的楷模。我爱这样纯洁正直的人,她是如此的美丽!

 

广州日报   新闻录入:剑乐    责任编辑:剑乐 更新时间:2009/8/3 11:08:29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