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走进葫芦丝之乡寻找远古的天籁之音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二胡新闻 > 正文
【字体: 】  

[图文]走进葫芦丝之乡寻找远古的天籁之音


 

                                    葫芦丝从小学起

 

                          葫芦丝的民间工艺作坊

 

                         接受记者采访

    由中共德宏州委、德宏州人民政府主办、梁河县委、县政府、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云南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德宏葫芦丝文化节”。期间,进行了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走进葫芦丝之乡德宏州梁河县寻根——寻找远古的天籁之音。

  葫芦丝文化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得昂和布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葫芦丝的历史悠久,又名葫芦,阿昌语称“拍勒翁”,佤语称“拜洪廖”,它是由葫芦演进而成的,由于它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的丝绸那样飘逸轻柔而得名。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或用它独奏,最适合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是助兴的乐器,青年男女在寻找自己的爱人时经常用吹奏葫芦丝来传情达意,也是人们在田间劳动、娱乐时增添欢乐的一种方式。

  葫芦丝的发祥地  梁河县是葫芦丝的发祥地,素有“葫芦丝之乡”的美誉。相传:很久以前,梁河县的勐养江畔有位傣族青年桑亮得到卖葫芦籽婆婆的预言,与买走葫芦籽的傣族少女少玉相遇并相爱,为记住卖葫芦籽的老婆婆,少玉在勐养江畔种下葫芦,桑亮种下竹子,以便让葫芦攀爬生长。正当他们准备去摘葫芦装饰新房,等待婚期来临之时,由于连天的大暴雨,勐养江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洪灾。为了逃生,桑亮砍下竹子做竹筏,少玉在竹筏上挂上葫芦增加浮力,但是竹筏还是难以承受两人重量,为了能让心上人生还,少玉依然跳下洪水之中,将生的希望留给了桑亮……活下来的桑亮悲痛欲绝,在他们种下葫芦与竹子的地方搭起窝棚,天天以泪洗面,思念着心上人。一天,一阵风吹过,被虫子蛀了小洞的竹子和葫芦发出了呜咽之声,给桑亮带来灵感,经过反复琢磨,他最终做成了葫芦丝。桑亮每天流着泪对着勐养江吹出凄凉的调子,天长日久,他吹奏的曲子自然形成了一首曲调,被人称们称为“古歌”。

  中国著名民族民间艺术家、葫芦丝巴乌制作演奏大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哏德全先生出生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江畔的一个名叫帮钙的傣族寨子。他自幼深受傣族文化熏陶,10岁时就开始跟随祖父、舅舅学习葫芦丝的演奏与制作。凭借对葫芦丝的热爱和自小练就的扎实功底,创新了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并独创性地在葫芦丝的制作上采取了新的方法,扩展了葫芦丝的音域,让傣家人这一传统乐器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空间,制造出了以“哏德全”为商标的乐器,创作了一个又一个的葫芦丝新曲,录制发行了一张又一张的专辑。被誉为中国的“葫芦丝王”。所传弟子遍布全世界。

  葫芦丝古韵寻根探秘 追随着远古的天籁之音我们走进了勐养镇帮钙村,闻声、寻音来到哏德全先生家的老宅,看到几位年世渐高的老者正在吹奏着带有古韵的葫芦丝曲,音律古朴而悠远。奏毕,他们气定神闲谈起了他们以往的生活。据几位老者介绍:他们从小就开始练习唤气法,换气是吹奏葫芦丝古乐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帮钙村现有400多口人,有一半以上的会吹奏葫芦丝。村民们自己种植葫芦和竹子,由几家世代相传的民间手工作坊进行统一制作。杜德光就是其中一位制作葫芦丝的民间高手,麾下有9名真传弟子,都能很好的完成葫芦丝的全部制作工艺。山歌王子金永新也是葫芦丝世家,他的两个女儿吹奏出的葫芦丝曲音律优美。金永新说:“学习葫芦丝就要从娃娃抓起。”在葫芦丝艺人的共同努力下,葫芦丝已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文化市场。哏德全在世时,曾赴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及韩国、美国演出。让葫芦丝闪耀于世界舞台.(胡馨予 尹绍平 摄影)

人民网   新闻录入:剑乐    责任编辑:剑乐 更新时间:2010/4/24 19:13:54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