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二胡。那时候一到冬季农闲的时候,村里就成立戏团,主要是为了准备过年的大戏。每年冬天进了腊月,忙了一年的人们都开始在家里准备年货了,父亲开始天天往社团里跑,比平时还忙。母亲要找父亲一起置办家里的年货都找不见人,为此,母亲很是抱怨父亲不顾家。可是一到演戏,村里连续几天唱戏,看着一场场精彩的大戏,百姓们竖起大拇指夸赞父亲的时候,母亲是一脸的骄傲。
父亲年龄大了,闲暇的时间多起来。高新区的新建,让新区的很多老人衣食无忧。闲下来的父亲丢了魂一样,无所适从。看着墙上挂着的心爱的二胡,父亲的手直痒痒,每天拿下来擦拭一遍,似乎擦一遍也能让二胡发出悠扬的曲调。
母亲看出父亲的心思。寻思着让父亲办个免费的二胡培训班,教给村里这些像父亲一样闲下来的老人拉二胡不好吗。母亲先找邻居家想学二胡的三叔,让三叔跟父亲学。没想到,三叔正好想学,只是一直不好意思开口。三叔来跟父亲拜师了,问父亲:“老李哥,这二胡好学吗,我这把年纪了还行吗?”父亲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再说只要想学,什么时候学都不晚”。父亲立刻答应,还把家里多余的二胡送给三叔。
父亲的培训班有了第一名学员。三叔开始隔三差五的来我家学二胡。父亲开始自己手抄二胡歌谱当做教材,一般就是一些老年人喜爱的老歌和一些吕剧,父亲的美工字体遒劲有力,而且写得特别大,父亲说:“这样你三叔能看清,人老了眼都花了。”父亲教得好,三叔学得也认真,没多少日子,三叔竟能拉成段的曲子,三叔美得逢人遍显摆。
天暖和了,父亲开始和三叔去家门口的广场上练习二胡,一下吸引了很多老年二胡爱好者。看着父亲拉着二胡神采奕奕的样子,一点也不像年近古稀的样子,好几位老人要报名参加。父亲一下子又收了七名学员,最大的六十八岁,比父亲还大两岁,这些学习二胡的老人儿女都支持,很快给老人买来了二胡,我也把父亲的歌谱复印了好多份,装订成册。另外还有两名特别的小学员,是邻居大哥家的一对七岁的双胞胎儿子,说好了每周六下午跟父亲学二胡。看着自己培训班的人员越来越多,父亲忙得更带劲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