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的《二泉映月》;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对生活充满希望的《让我们荡起双桨》……5日下午,在福州西湖的荷塘边,一阵阵美妙的旋律伴随着微风飘入游人耳中,演奏者是一位老人(如图),他的乐器是一把自制的简易二胡。十年来,他就是拉着这把二胡与癌症相抗争。
“我不是在演奏,是在治病”
“妈妈你看,他的二胡是易拉罐做的!”“是啊,老爷爷真厉害!”在西湖荷塘边的露台上,一对母子听着老人的演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记者看到,在荷塘边的石制荷叶通道上,坐着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他面朝西湖,一个人安静地拉着自制简易二胡,陶醉在音乐世界之中。
老人叫陈文德,家住鼓西街道后县社区,今年71岁。陈老告诉记者,1999年他得了肺癌,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也养成了拉二胡的习惯,因为他觉得由二胡弹奏出的音乐能够让自己的心情得到放松和愉悦,对治疗病痛大有益处。“我不是在演奏,是在治病。”陈老说,音乐节奏的变化可以带动并调节人的生理节奏,人体的某些肌肉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加强,而内脏等靠声音调整的效果更好。
十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陈老基本每天都会出现在西湖公园中,或是荷塘边,或是榕树下,或是凉亭中,只要是安静清幽处,总会传出他时而深沉悲凄、时而欢跃活泼的二胡演奏声。
西湖遇知音 希望之音更优美
十年坚持 生命之音不断
陈老从小热爱音乐,小学时就会拉二胡,只是工作后没再接触。直到生病了,他才又重新拾起了家中的二胡。刚开始,陈老使用的是自己20年前购买的一把二胡,在西湖公园,他拉《二泉映月》,拉自己作的曲,一边演奏一边吟唱。陈老慢慢感觉到,购买的二胡演奏起来比较费劲,而且声音比较低沉,于是便有了自制二胡的念头。
有一天,一位许道姜老先生听到陈老的演奏,觉得好听,便上前攀谈。两人同样爱好音乐和二胡,很快便成了知音。许老先生会制作二胡,陈老自制了简易二胡之后,便拉给许老听。许老一听,觉得音色不错,只是声音偏小,便将陈老的二胡拿来,对琴筒进行改造。“原本我是用牛奶罐和铁皮制成琴筒,后来他帮我用塑料代替了铁皮,这样琴皮与琴筒绷得更紧,音色更美。”陈老说。
自制二胡成功后,陈老将更多心血投入到自制二胡之中,牛奶罐、毛竹、塑料、纸片……陈老拿一切可能制成琴筒的材料进行尝试,弓子和琴弦是买现成的,琴轴、琴杆等都是从家中找来的废旧材料制成。经过反复实验,陈老至今已经制出11把大小不一的二胡。每一把二胡的音色都不一样,可以根据心情来选择演奏。“我最喜欢《二泉映月》,它先是充满磨难,后来看到光明和希望,很能代表我的经历。”陈老说。
陈老说,不同二胡、不同音色,适合弹奏不同的曲子,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有一把二胡只有七八两重,非常轻,我去森林公园时会带上,比较方便;有一把二胡的琴皮用纸片制成,声音很轻,适合睡觉前拉催眠曲;有的二胡适合拉旋律比较高亢的曲目……”老人对自制的二胡如数家珍。
“我喜欢西湖和森林公园,喜欢清新的空气,喜欢僻静的地方,这样更容易投入。一个人静静待着,根据自己的心情弹奏不同的曲目。”陈老告诉记者,拉《二泉映月》时,他的内心得到平静,可以除去一切杂念;有时看到泛舟湖上的游人,他会拉起《让我们荡起双桨》;有时看着西湖的美景,他会拉起根据《江南春早》……“我遵医嘱配合治疗,而拉二胡则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现在每次去复查,医生都说病情控制得很好。”陈老说,他喜欢这样的生活,还会继续制作简易二胡,演奏二胡,同疾病继续抗争下去。“西湖夏好,西湖夏妙,夏天啊夏天,伴随着热浪来了;烈日高照,湖外火烤,榕树遮阴,湖内暑消;枝丫上蝉儿叫,荷塘里莲花笑……”拉着二胡,老人面对泛起微波的湖面,轻轻吟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