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二胡世家"临沂扎根20年 艰苦创业分厂开到北京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二胡新闻 > 正文
【字体: 】  

"二胡世家"的艰苦创业


       18日,在焦庄社区朱宪礼的家中,记者看到陈列室内摆放了几十把各式二胡。朱宪礼告诉记者,他们家从爷爷开始就生产二胡等民族乐器。1971年,朱宪礼的父亲朱朝明在老家郯城县庙山镇乐器厂做技术员,后来工厂改制后他回家自己制作。“当时就是农村的小作坊,全部手工制作,一个月能生产20把,主要是销往临沂各县区。”朱宪礼说。考虑到在农村发展的局限性,朱朝明想上更高的发展平台,1992年,朱朝明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子,一家5口来到临沂。

  “当时一辆地排车就拉来了全部家当。”朱宪礼说,车上所拉的物品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制作二胡的木料和工具。一家子人首先在南关社区租了套房子落了脚。

  朱宪礼忘不了在临沂创业初期的艰难。当时20岁的他和父亲朱朝明一起坐客车到威海联系业务,“当时一趟带着自己亲手做的十多把二胡,坐上七八个小时的车才到站。”朱宪礼说,下了站后在当地租一辆自行车,爷俩骑一辆自行车上门推销产品、联系销路。为了省钱,爷俩饿了就吃从临沂带去的煎饼,晚上就住几元钱的小旅馆。尽管多次吃“闭门羹”,但爷俩都要把带来的十几把二胡全部销售出去。

  1998年,朱朝明在焦庄社区买了房子,正式在临沂落了户。朱宪礼告诉记者,上下两层共15间房,8间房用作生产车间。此后又先后购置了几台机器。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由原来一个月生产20把,到现在一个月能生产400把。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保护产权,2006年,朱朝明申请了“鸿韵”商标。“以前没有自己的商标,形成不了品牌优势,这样对发展是不利的。”朱宪礼说。正当事业大步发展时,2008年父亲朱朝明突然得病去世。悲痛之余,作为长子的朱宪礼下定决心,决定接过父亲的衣钵,和两个弟弟共同创业,把家族的二胡事业继续振兴、发展下去。

  在临沂发展20年,朱宪礼认为应该到更高的平台去发展。2012年,朱宪礼在北京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并投资在北京郊区买了地设立分厂,分厂将于明年元旦正式投产。

  “北方二胡客户多,而且国内知名的二胡演奏家主要集中在北京,北京有更浓厚的文化氛围。”朱宪礼说,在北京设立分厂,有利于二胡事业的发展。同时朱宪礼调整了发展思路,决定集中发展高档、精品、极品二胡。

  “从农村走出来,20年创业的确很不容易,在艰苦的条件下,事业有今天的发展我觉得靠的就是一种能吃苦、不服输的实干精神。”朱宪礼说。

琅琊网   新闻录入:剑乐    责任编辑:圆圆 更新时间:2012/12/22 11:08:29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