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追憶二胡之父 兩岸獻光明行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二胡新闻 > 正文
【字体: 】  

[注意]追憶二胡之父 兩岸獻光明行


  今年適逢被譽為「中國二胡之父」的音樂家劉天華120周年誕辰,雲集兩岸四地劉天華的「徒子徒孫」們,獻演劉天華生前譜寫、膾炙人口的二胡「十大名曲」等,6月14日至11月23日將陸續在北京、南京、江陰、香港、澳門及台灣,推出「《光明行》音樂會──兩岸四地民族音樂交流巡演」系列活動。

  劉天華與早年參加新文化運動,身為詩人、文學家的兄長劉半農,以及同為音樂家的胞弟劉北茂,合稱「劉氏三傑」,2013年1月江蘇省江陰市將劉氏後人捐贈的清末建築,祖籍故居改建而成「劉氏兄弟紀念館」。

  首位整理民間音樂

  劉天華1895年出生,9歲始進入其父所創辦的翰墨林小學,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他返鄉參加革命青年團的樂隊擔任軍號吹奏,就此開啟音樂生涯。隔年隨劉半農至上海,加入「開明劇社」樂隊,接觸西洋管弦樂器與鋼琴,短短2年即學有所成,奠下他日後改良國樂的基礎。

  放眼中國音樂史,劉天華是沿用西方五線譜、記錄整理中國民間音樂的第一人,但他其實並未受過音樂學院專門訓練,憑著對音樂的狂熱,先後追隨民間藝人、外國名家教授學習,貫通中西音樂樂器與理論,成為一代知名作曲家、演奏家及音樂教育家,對傳統中國音樂、民族樂器改革貢獻良多。

  當時的中國仍視民間音樂或樂器為不登大雅之堂,例如二胡就被當成「叫化子樂器」,但據聞劉天華對此不以為然,曾把二胡比做窩窩頭、草鞋:「今日的中國,或者窩窩頭與草鞋的用處比大菜、皮鞋還要大些。」他先拜師拉奏二胡,再移植小提琴的演奏技法,大膽革新,讓二胡的表現力提升至前所未見。

  演出陣容跨兩岸四地

  出自劉天華之手的《病中吟》、《光明行》、《良宵》等,均名列國樂迷耳熟能詳的二胡「十大名曲」。《光明行》有如創新的中國式進行曲,劉天華應用西洋銅管樂隊常用的節奏音型,讓樂曲頗能激勵人心;在轉調或音樂結構、技巧上,採用西洋音樂元素之餘,仍保有著中國的民族音樂風格。

  《光明行》紀念音樂會14日先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開跑,16、17日在南京與江陰登場,7月31日在香港、10月15日在澳門,11月22日於最後一站台北公演。演出陣容除大陸二胡名家朱昌耀、鄧建棟、宋飛等擔綱,大陸中央民族樂團、台灣中華國樂團也將與港澳兩地中樂團共襄盛舉。

本站原创   新闻录入:古曲网编辑    责任编辑:古曲网编辑 更新时间:2015/6/17 10:44:21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