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琴的流传过程中,古琴的演奏已经从一种技能变成一种文化蕴含的标志,古琴的角色也从演奏乐器发展成一种标志着儒雅风范的文化收藏、一种文人墨客闲情雅致的精神象征,于是古琴的收藏也定格为文人雅士对古琴所蕴含的风雅追求。
两年前,浙江省博物馆首次对馆内一批尘封53年之久的古琴进行鉴定。著名古琴演奏家、作曲家、广陵派的代表人物成公亮先生根据琴腹款识、琴背铭文、外形、油漆断纹等方面仔细鉴定后认为,在这32张古琴中,有五张可能是价值连城的唐琴,另有十余张属于明琴,也是价值不菲。这一权威鉴定结果出来之后,犹如“一评惊醒收藏人”,越来越多的收藏家把眼光聚焦在古琴上,期待收藏古琴能够弹奏出“金曲”。
古琴是文人情操的象征
精通“琴、棋、书、画”四艺,自古以来就被推崇为是文人墨客必备的才识,而“琴”位于“四艺”之首,可窥古琴的地位不是一般。所以浙江省博物馆工艺部主任范珮玲在向记者介绍古琴的地位时,也是郑重地说:“古琴是一个文人情操的象征。”
范珮玲主任向记者讲述,古琴不仅为“四艺”之首,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八音之首。“古琴音深邃苍远、空灵飘逸,古琴文化集儒、释、道思想于一身。”它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魅力、哲学意境和丰富厚重的文史底蕴,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琴原名“琴”或“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士无故不彻琴瑟”,连孔子亦向师襄学《文王操》,并自作《龟山操》、《将归操》等古琴曲。庄子在夫人去世后,亦弹古琴悼念亡妻。春秋时期琴已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君子以琴书自娱”。孔子、蔡邕、蔡文姬、嵇康、欧阳修、苏轼等都以弹琴著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更是谱写了一曲经典的《求凰》,传下了千古的美名。
文人弹琴,既为修身养德,亦为经世济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文精神当为古琴之魂。两汉时期及其以后,古琴艺术一直稳步发展,直至三国时达到成熟,宋元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古琴现存的七百余首古琴曲谱,大多数也是出自文人之手。
文人们除了留下大量的古琴曲之外,他们还听琴赋诗,以琴会友。李白为世人留下了“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诗句。还有白居易的《听弹古绿水》、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贾岛的《听乐山弹易水》等大量琴诗。中国文人通过诗词表达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情怀,通过古琴抒发闲适恬逸、清静淡雅的心境。
古琴弹出“金曲”声
2003年11月,古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一殊荣使得古琴在当今又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浙江博物馆收藏的32张古琴的消息一传出,立刻引起了收藏家的关注。“我馆收藏古琴中,有两张极为珍贵。一名为‘来凰’,在琴的腹腔内,有两行刻字表明琴是由唐朝制琴名匠雷霄所制,后经元代著名古琴家朱致远修缮。另一张是明代所制的‘韵雪’”。范珮玲主任向记者作出介绍。
“来凰”之所以成为传世之宝,与其年代、制作人等息息相关。唐朝国泰民安,是古琴开始兴盛的时代,而其制作人雷霄是唐朝最负名望的“古琴工匠” 中“雷氏家族”的一员,也因此为“求凰”身价提升了不少。世上还流传有“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蜀中九雷中,以雷威成就最大。而雷威一生所斫之琴中,又以“春雷”为最。
春雷自北宋末年开始辗转,历经金人抢夺、承华殿收藏、陪葬金章宗、再入元宫、赏丞相,多经周折,最后传予清末名琴家佛诗梦的入室弟子北京大琴家汪孟舒,至今保存。这一历经千年的古琴仍然能够焕发出生机,弹奏出清曲,成就了其成为无价之宝的美名。
年代的久远,使得很多古琴已经遗失,仅存于世的便显得弥足珍贵,只要一亮相,便能够引发新一轮的“古琴热”。在2003年的嘉德春拍中一件伏羲式唐代古琴“九霄环佩”亮相拍卖市场,底价为150万元人民币。众多买家竞相举牌,经过数轮激烈争夺,最终以346.5万元人民币成交。这一价格在当时创造了中国古琴拍卖的全球最高价。
而仅仅4个月后,在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张名为 “大圣遗音”的唐琴,以250万元底价起拍,一位买家随即叫价600万元,根本没有按竞价格阶梯递进。经过15个回合激烈的争夺,30号买家以891万元购得,真是“稀世唐琴创天价”。
这次拍卖总共成交6张古琴,成交总额达到1573万元,成为当年拍卖会的一个亮点。半年之后,带有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款识的仲尼式古琴“龙吟虎啸”惊现荣宝拍卖公司春拍,最后以385万元的高价成交。
仿古新琴受追捧
在拍卖价格如日中天的升值过程中,古琴的收藏也越来越受关注。范珮玲主任认为,“古琴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经过国际琴学会考究确认,流传于世的唐朝古琴也仅有15张。”
几次拍卖会古琴的天价拍卖,更是点燃了收藏家们对古琴的收藏热情,不少人也因此伪造古琴意图以假乱真,期望升值。但是具有丰富古琴收藏研究经验的范珮玲主任表示,“与其收藏作伪的的古琴,不如收藏当前一些名家制造的仿古新琴。”
因为大部分老旧古琴,特别是有名的古琴都被博物馆或极少数有财力的人士收藏,再加上老旧古琴更多具有文物价值,而新仿古琴外观上可分为古朴、低调的仿古石琴与时尚、个性的彩绘石琴,是集收藏,玩赏,装饰于一体的另类乐器。
目前,仿古琴的价格一般在5000元~15000元之间,极个别的精品仿古琴价格则高达80000元,比较容易被普通收藏者所接受。所以仿古新琴的出现,等于为广大古琴收藏爱好者拓宽了收藏空间。
“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收藏古琴还是仿古琴,一定要考察琴铭。”范珮玲主任作出提醒。古传名琴,必刻琴铭。自古以来,凡传世名琴无一无琴铭。今人在创新古琴样式的同时,也传承了雕刻琴铭的传统。比如,2003年嘉德拍卖的那张“大圣遗音”的古琴,如果不是琴铭上的“王世襄”这三个字,肯定不会拍出天价的。因此,“当今名家的仿古新琴,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升值潜力。”
不过,也有专家对于古琴的收藏价值提出了异议。专家认为,由于年代的缘故,部分古琴的功能在丧失,这使得古琴的价格受到影响;同时懂古琴弹奏的人本来很少,致使大众对古琴的熟悉和重视程度很低。其实,自古以来,古琴就不是一种普及性的乐器,古琴更多时文化人士的一种雅好。但是,永远是孤芳自赏的古琴,还是静待知他懂他的知音出现,知音一出,天价难求。
此外,范珮玲主任还透露了古琴的保养方式,“琴面污渍可用柔软湿布轻轻擦去,不能放在日光直接照射处、暖气边、潮湿屋,琴弦如果长期不弹奏,可涂一层薄的凡士林油膏,日常最好将古琴琴尾朝上挂于干爽墙体。”收藏和演奏古琴,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又集奏、赏、藏、玩于一身,比起单纯文物收藏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小贴士
收藏和辨识古琴主要依据:
一、材质 宋、元、明时期,古琴通常以杉木、代杉木、城墙木柱为材质,而目前常见以梧桐为面、梓木为底较多,上好杉木为面的古琴也比较常见。现代斫琴师的上品大多为老杉木做为的琴材。
二、漆灰 漆即生漆,灰乃指漆下的灰胎。唐琴表面之漆,以黑色和栗色为常见;宋代以后,灰胎下裹以葛布者已不多见。北宋末出现了鹿角灰中混以黄金、白银、珍珠、玉石、玛瑙、珊瑚、贝壳等碎屑的八宝灰。琴体如满天繁星。明清以后,除黑色及栗色以外,朱漆琴也已较为常见,同时增加了由中草药等合成的杂类灰。然而质量仍以鹿角灰为最好。明以后的古琴灰胎,比唐、宋之琴相对较薄。
三、断纹 断纹是琴面因长年的自然风化和演奏活动的人为震动所形成的,是判断古琴古老程度的主要依据之一。其断纹有最古的梅花断、牛毛断,目前已经非常罕见。唐、宋之琴一般以蛇腹断为主,杂有流水断、冰纹断等断纹。而明朝以后的琴,由于漆灰工艺的变化,漆层较薄,断纹种类较古时反而更多。 四、音色 古琴制作因工艺的优劣而音色不尽相同,如木质的选择,音箱的大小,漆灰的薄厚等等。优良的漆层既坚固又有微小的空隙,可护琴器,同时增加共振,使音色更美。好的的古琴,其散音、按音和泛音的音色和音量统一。古琴声音要有下沉感,声音不散而韵味悠长者为佳。
四、样式 古琴样式繁多,如前所述,有伏羲、灵机、神农、响泉、凤式、连珠、仲尼、列子、伶官、师旷、亚额、落霞等等,收藏者必须要选择个人钟爱的古琴样式,以免日后观之不悦。
范珮玲简介
浙江省博物馆工艺部主任、研究员
1985年7月从杭州大学历史系第一届文物博物馆专业本科毕业,到博物馆从事专业工作。二十年余年来,一直从事民俗学、畲族文物及浙江传统工艺的研究和陈列内容设计工作,特别在民间漆木家具、漆器、竹木牙角器的鉴定和研究方面较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