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家住红旗河沟的杨生平先生捐献出家里两本古琴谱,这是他的祖父——民国时期我市大实业家杨少五用过的琴谱,距今已经有近百年历史,珍藏在家中半个多世纪,却无人能识。
古琴谱无人能识(图) src="http://news.guqu.net/UploadFiles/200812/20081208000846547.jpg" border=1 name=MM>
家住红旗河沟的杨生平先生捐献出家里一本古琴谱。刘自强 摄
今天下午,家住红旗河沟的杨生平先生捐献出家里两本古琴谱,这是他的祖父——民国时期我市大实业家杨少五用过的琴谱,距今已经有近百年历史,珍藏在家中半个多世纪,却无人能识。
据已年过六旬的杨生平介绍说,清末民初重庆第一钱庄天顺祥的掌柜杨庭五喜欢古琴,儿子杨少五,也就是他的祖父也精于古琴,从十来岁就弹得一手好琴,家里藏有唐宋元明等朝代数十床古琴。上世纪四十年代,冯玉祥、于右任常常到他们家论琴,他们有时打用骨头做的麻将,有时谈论国事,有时一起抚琴,房间里常常余音缭绕。
他还记得,当年祖父专门有一间琴室,红木打造的桌椅、琴台,每天都会关在里面弹一两个小时,如痴如醉,不准有外人打搅。杨少五当年是重庆知名的实业家、慈善家,商会会长,资产很多,对中医、收藏都很有研究,特别爱古琴。
当年,荷兰人高罗佩也曾经前来学琴。据了解,高罗佩是荷兰职业外交官,通晓15种语言,曾在上世纪40年代任荷兰驻重庆使馆一秘,他对中国古乐颇有造诣,知道杨少五琴技高超后,也前来学习,经常来家中切磋琴艺。“当时这位洋人很虚心,认真学习每一个古琴知识。”
杨生平说,除了自己的姑姑杨清如习琴,其余几个子女都没有学古琴,家中的两本琴谱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等唯一保存下来的,上面的文言文语言很生硬,难以理解。
据了解,目前我市深谙古琴的市民并不多,大约只有一二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