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高!”———18日,被公认为中国传统音乐当中最曲高和寡的古琴艺术走入了岭南的社区。在从化明月山溪,来自国内、海内的多位古琴高人,纷纷登上5米高台,抚琴以待知音,场面十分震撼。
岭南古琴空前盛会
此次题为“明月听幽琴,山溪遇知音”的古琴盛会,由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广东古琴研究会与方圆集团联合主办。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就来了4位,分别是岭南琴派的代表人物谢导秀,以及来自内地的吴钊、李禹贤、刘善教等先生;还有苏思棣、朱晞、赵家珍、丁承运、张子盛、区君虹、谢东笑、高欲生等一批当代知名古琴艺术家和学者,也从全国各地及至日本会聚于此,联袂奉上岭南古琴艺术近30年来最强阵容的一次高端盛会。
主办方别出心裁地将琴台设在“海拔”足有5米高的几段台阶之巅,背景是十数位岭南国画家合作绘制的《岭南春晖》图。各位方家携琴飘然登台,身后的画面上绚烂开放的数丛木棉花,与他们中正平和的神情以及淡远深隽的琴声相映成趣。大家演奏的曲目中,既有《渔樵问答》一类的岭南琴派代表曲目,也有如《平沙落雁》、《广陵散》等经典古曲,还有以四川民谣、川江号子入曲的新创曲目《三峡船歌》,更有与手鼓协奏、新疆民歌风格的实验之作《春风》。凡此种种,让人们在领略古琴传统意趣之余,也感受到琴家们融合古今的苦心。
走入社区尚待时日
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谢导秀告诉记者,自从2003年12月古琴艺术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5年多以来,其在岭南地区的传播和推广也日益活跃。目前随谢先生学琴的人,已数倍于当年;在广州市内大佛寺和中山大学开设的古琴班,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和师生前来参与。谢导秀说:“我不知道如今是不是古琴最好的时代,但这应是古琴重新走向兴盛的时代。”
让古琴走入社区、亲近百姓生活,是这次琴会举办的初衷。但是亲到现场,还是有观众分不清“古筝”与“古琴”的区别;以文姬归汉的故事为素材创作的古琴名曲《大胡笳》,有人错念成了“大胡茄”;来自香港的古琴名家苏思棣在演奏时,数次被外间器械发出的声音、室内观众席传出的手机声和走廊上女士高跟鞋走路的“咔咔”声打断……看来,要真正让古琴走入社区,或说让普通民众都深味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也并非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