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北京坊间流行着一句笑谈——京城“四大俗”:听昆曲,学古琴,喝普洱,练瑜伽。虽说是个段子,也正是国内古琴渐热的一大佐证。
前晚,一群杭州白领幸福地“恶俗”了一把:杭州植物园里的一场“醉花间·上林时光”文化主题雅集里,大樟树下、秋蝉声中,古琴大师丁承运现场演绎了《关山月》、《梅花三弄》、《渔舟唱晚》。最后还与妻子傅丽娜展示了“琴瑟合鸣”——一曲《归去来兮》,夫妻俩一边弹,一边伴以二重唱,使得听众如醉如痴,浑身通透。
当下的古琴热,源自2003年古琴继昆曲后成为我国第二项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前晚,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古琴入选“非遗”,丁承运功不可没。当初,文化部在组织申报材料时,丁承运是主要的文献提供者之一,文献中以较大篇幅介绍了丁承运演奏的上古琴曲《神人畅》。
“我在台上弹琴,不用抬眼,就知道哪些观众听过琴,哪些没听过。我们有种气息上的沟通。”更衣后,丁承运接受专访时说,“全国各地这样的雅集,一年我参加至少10个。北京现有古琴社团十几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都设立了自己的古琴社,单单北大琴社,最多时就有几百号人。”他透露,今年6月,在北京第一次举办了全部卖票的古琴演出,不料三天之内票全部卖光。
国学热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追求“慢生活”的白领越来越多,古琴对于消除浮躁有何等功效?丁承运举起了自己的例子。2001年,他根据河南淅川出土的瑟,运用五声音阶定弦等方法,在国内第一次将失传近千年的古瑟复原。然后他要实现“琴瑟合鸣”,他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妻子傅丽娜。弹得一手好钢琴的傅丽娜开始转学古瑟。经过一段艰难的适应,傅丽娜慢慢向丈夫靠拢,“琴瑟合鸣”的美妙之处开始显露出来。
“以前我们主要的娱乐是下棋和打牌,围棋、象棋都下,偶尔会为了悔棋、输赢争得面红耳赤,”傅丽娜透露“家庭隐私”:“瑟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娱乐方式。平时教学再忙,下班回来我俩也要合奏上一二曲,很有一种宁静淡泊,心心相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