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乡情·海河儿女系列”之《箫声琴韵——李凤云、王建欣琴箫埙音乐会》将“伯牙子期”这种可遇不可求的知音情感再次搬上天津音乐厅的舞台。
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和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古琴艺术以其深邃的思想蕴涵、高雅的艺术品位和瑰丽的音乐魅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
李凤云是广陵派古琴传人、天津古琴会会长,在国内举办过若干场古琴独奏音乐会,更于近年来在海内外举办音乐会和讲座四十余场。而她的丈夫王建欣则是我国第一位笛箫专业硕士,也是中国音乐史方向第一个博士。夫妇二人从1999年起开始合作演出,多次出访俄罗斯、美国、日本、乌克兰、波兰、葡萄牙等国讲学、演出,成为传播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使者。
演出当晚,音乐厅将为大家呈现出一副古色古香的画面,舞台上立有12扇书有陶渊明著名诗词《归去来兮》的复古屏风,古琴边摆放香案和香炉,将古人“闻香奏乐”的场景真实再现,再加上古琴、箫、埙悠扬、细腻的音色,使人仿佛早已置身古代的雅致与悠闲,回归传统,体会古人。
音乐会上,王建欣还将担任讲解,把《广陵散》、《流水》、《梅花三弄》、《阳关三叠》等每一首乐曲的背景、主题进行梳理,引用古今中外的典故来加深观众的了解和记忆。
音乐会上有两宝,一是李凤云使用的宋代古琴“梅梢月”,二是她用来弹《广陵散》、制于六百年前的明代古琴“惊涛”。“梅梢月”曾是著名学者王世襄先生的旧藏,琴音含蓄蕴藉、古意盎然。而“惊涛”则是李凤云的恩师、广陵名家张子谦先生的旧藏,此琴还曾经被《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珍藏。由于年代久远,存世古琴均各有性格,声音特征也不尽相同,李凤云正是反复揣摩每张琴的不同特点,精心选择曲目,使乐器、乐曲相映成趣、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