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 古琴,这件蕴含中国悠久历史及文化内涵的古老乐器,以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一直被历代文人士大夫奉为修身养性的雅器。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古琴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开始渴望了解古琴,学习并秉承古琴文化。 12月18日贺绿汀音乐厅将上演一台以古琴重奏为形式的《丝竹更相和——古琴重奏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戴晓莲教授策划。戴教授邀请8位作曲家写作了多种重奏形式的古琴重奏作品,并亲自携其学生登台上演。戴教授目前是上音唯一的古琴专业教师,从小受其叔公、古琴名家张子谦先生的家学传教,演奏风格严谨、亮丽、清越、传神,在国内外乐界有一定的影响。 以往古琴往往以独奏或琴箫合奏的形式出现,此次音乐会整场均为重奏。除了中国传统乐器外,还采用钢琴、大提琴、长笛等西方乐器与古琴“相和”。整场音乐会共8首作品,其中4首原创作品,分别是《四和》(徐仪作曲)、《古舞》(王建民作曲)、《萍池——与王维的对话》(法国Marie-Helene Bernard作曲)、《吴侬软语》(温德青作曲);4首由古曲改编的重奏曲分别是《吟·潇湘·颂·水云》(陆培编配)《离骚碎影》(于洋编配)、《归梦去来》、(姜莹编配)、《楚歌》(朱晓谷编配)。 戴晓莲教授希望通过新的理念与形式,能够将古琴现代及大众的一面呈现给观众,使观众可以在多元视角下重新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古琴。“当传统技法远远不能达到我们所要表达的意境时,我们一直在为古琴与当代音乐的适应与融合反复尝试、比对新的演奏技法,从而呈现最流畅动听的古琴音色。”戴晓莲教授说:“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历史的脚步总是向前,行进的过程总要有人去开拓,希望通过此次探索和努力,为古琴打造一条更具大众亲和力、更具时代性的发展道路,使古琴这件古老乐器能在多元文化交融日益频繁的当下立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