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琴的代表曲目最古远的是《碣石调•幽兰》一曲,描写孔子不得志以空谷幽兰自喻,据今已有1400多年。
李凤云(左)在给学生指导琴艺
说起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琴,到现在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是否有人还掌握这种凝聚传统文化的演奏技艺?记者在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古琴传习室找到了答案。传习室负责人李凤云以古琴技艺传承人的身份,在默默为古琴艺术的传承努力着。传习室也已经成为本市乃至全国古琴传承的一个典范。
血统高贵天津古琴艺术享誉全国
广为人知的名曲《广陵散》、《潇洒云水》、《梅花三弄》等,都是古琴曲,现存琴谱约有数千首之多。我国史籍记载有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以及“三国”中孔明巧施空城计,操琴退司马十万大军的故事,说的都是古琴。
中国幅员辽阔,由于存在不同的区域、民风及师承渊源,形成了古琴技艺的众多风格流派。清代琴人杨宗稷先生开创的九嶷派,作为北方琴派的代表,曾风行于京津等地,由于天津毗邻北京的独特地理位置,更是深受古琴艺术影响,尤其民国以来,天津更加成为琴人辈出的重要传承地区。使天津琴坛成为中国古琴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国初年,杨宗稷曾来津门,当时有黎仲修(黎元洪之子)得其传授。杨宗稷弟子金致淇也曾于天津供职期间教授古琴(津门名中医李允中先生得其传授)。另有杨再传弟子高仲钧先生1948年定居津门期间,并传授弟子。李凤云曾经跟随李允中演习古琴。她还是“广陵派”掌门人张子芊的第11代传人和关门弟子。古琴的各个派别演奏风格各不相同,同一首琴曲由不同派别传人演奏,效果也不同。
要想传承首先学会打谱
李凤云为古琴谱做的简谱
传世的古琴有3000多首曲子,但是现代人可以直接演奏的曲谱却只有几十首。李凤云告诉记者:“如果现代人想演奏古琴曲,需要首先来‘打谱’,就是将‘减字谱’(由简化的文字依据指法、音阶等重新组合的文字写成的曲谱)在琴上弹出音阶,标注出简谱。由于琴谱并不直接记录乐音,只是记明弦位和指法,其节奏又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因此,打谱者必须熟悉琴曲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揣摩曲情,进行再创造,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现存的古谱大部分已经绝响,必须经过‘打谱’把沉睡的谱子变成现代人可以演奏的乐谱。”
天津音乐学院是全国9所音乐院校中唯一一个有古琴传习室的高校。平常学院有些外事活动,领导都会带客人来传习室听琴。目前,古琴技艺已经列入河东区非遗名录,正准备申报市级项目。作为古琴技艺传承人,李凤云在中国古琴界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古琴委员会把古琴谱的“打谱”工作就交给了她。
古琴教育来不得半点马虎
李凤云说,“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是小专业,设立10年了。最早是学生们的选修课,后来成为副科课,再到现在上升为主科课程。古琴专业最初只有一名学生,如今,不仅有本科生,还有研究生,也开设了成人教育课程。由于古琴专业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会弹奏简单的曲子,对古琴热爱,并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功底,因此,学生人数比较少,每年大概招收两三名真正热爱古琴艺术、有灵性的学生。”天津音乐学院目前有12名在学的古琴专业学生,音乐学院附中也有3名学生。他们会演奏几首古琴曲,有一定的欣赏和演奏水平。可以试唱、听写、演奏曲谱。
研习古琴艺术,培养人的心性、修养,涉及书法、绘画、文字学等许多内容
时下,在人们推崇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出现了不少社会力量办的古琴培训班。说起古琴教育,李凤云皱了一下眉头。她倒不是为学院的专业教育发愁,而是对于社会上一些不规范的古琴培训忧心。她说:“据我了解,社会上不少古琴培训班的教学者专业功底不扎实,教学方法也不严谨,他们只是略知一些古琴知识,加上从网络搜索到一些内容,就为了经济利益办学,这样容易给学员造成误导。古琴谱是太古音最全的琴谱,在弹奏中有严格的指法要求,对于演奏状态也有很高要求。而音乐学院采取一对一面对面教学,以口传心授的形式完成教学。专业毕业生都有着良好的传统文化功底。他们中不少人毕业后也在从事古琴教育。只有用正确的方法传授古琴知识,才是对古琴传承有裨益的。”
全民欣赏也是一种传承
古琴是一种高雅艺术,除了培养专业人才以外,在大众中得到普及,让更多的人懂得欣赏古琴艺术,也是传承的一个重要方面。李凤云说,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远古时期把古琴作为日常接待宾客的方式。那么现在,虽然不要求大家都掌握古琴演奏技艺,但是如果大家对古琴有所了解,能有更多的人欣赏古琴,爱上古琴,也是非常必要的。学会欣赏古琴曲可以提升人的修养。李凤云说:“音乐学院除了给专业学生上课,也给其他专业学生开始欣赏课,并向社会定期开设讲座,普及古琴知识。”
李凤云曾经到过一些国家交流访问。她说:“所到国家,音乐会的票价很低,普通百姓都会去剧院听音乐会。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普及高雅音乐,培养听众的好方式。经典是经过实践考验的。除了《诗经》,唐诗里有很多内容都与古琴有关。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了解传统文化,就要给人们提供一种渠道。古琴知识可以在大众中普及,让更多人懂得欣赏也是一种传承。”
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将古琴技艺远播海外
从2002年开始,莫斯科音乐学院(顶尖音乐学府)就派学生来天津音乐学院学习古琴。有些学生学成以后,还举办了个人演奏音乐会。李凤云欣喜地告诉记者,亚洲赠予基金会曾氏家族为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学生提供一万元奖学金资助。“这就表示中国古琴艺术不仅被国际上的音乐同行认可,而且成为他们十分敬仰的艺术。这些增加了我们的文化自豪感。传承古琴艺术,就是要付诸行动。”她说。
古琴音色纯净、幽雅,有散音、泛音、走手音三种。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泛音象珍珠一样明亮,有四组相同音高的泛音91个,是世界上任何一种乐器不能相比和不能达到的。至于古琴的走手音,更是古琴艺术之一绝,尤如人在低声细语,音韵特别悠长,深厚,感人肺腑。
研习古琴艺术,培养人的心性、修养,涉及书法、绘画、文字学等许多内容。在李凤云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古琴传习室每周都开设书法课,还专程请来昆曲教师给学生讲课,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学艺到传艺,李凤云多年来始终保持低调安静的研习、打谱的状态,如醉如痴。采访过程中,她的谈吐给人一种豁达、随性的感觉。她对古琴技艺的痴迷,成为古琴传承的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