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古祠与古琴共鸣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古琴新闻 > 正文
【字体: 】  

[图文]古祠与古琴共鸣


 
  这个周末,走进有着三百年历史的正乙祠古戏楼,听到了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琴之音,才真正懂得何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何为“三月不知肉味”!这不仅是一次独特、丰富的高端艺术体验,也是一堂有关中国文化与精神传统的补习课。

  从热闹的和平门大街拐进全聚德烤鸭店南侧幽静的胡同,迈进雕梁画栋的正乙祠朱红院门,只见古韵悠然的中庭摆放着香炉与古琴,溶溶月色下,沉香袅袅,琴音阵阵,自有一番禅意,让人还未进剧场,心已从喧嚣渐趋沉静。在古色古香的剧场中坐定,演出开始,先听得三声空灵淡远的磬音,还依稀可闻暗香浮动,一白衣童子手捧莲花香炉从观众席间恭敬穿过,衣香鬓影、环佩叮咚,更衬得“走香”仪式静谧安详。

  据说古琴演奏原本就非常讲求仪式感,古人弹琴前要先沐浴焚香静默,方可操琴。这诸多的礼制正是为了增加敬虔感,因为琴声之妙在于“怡心”,要怀着一颗敬虔的心细细体味,要像品茶一样品味每一个乐音,这也是此台演出名为《怡心琴韵·知音》的原因。

  整台演出特别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不只是一场琴曲雅集,更是一堂让人全方位接触和了解琴学文化的生动课。作为此台演出总策划,传媒界前辈、著名作家杨浪先生亲自担任现场主讲人,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博大精深的古琴文化,让人受益匪浅。在他眼中,“不是每一种器乐都能成为一种文化甚至文化系统,而古琴正是一个文化系统。”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所崇尚的“中和、雅正”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古代,古琴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位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然而,对于今天的大众而言,古琴艺术经常被视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反倒不如围棋、书法、国画更有群众基础。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而早在1977年9月5日,美国发射的人类第一个探索外太阳系的飞行器“旅行者1号”上,作为送给外星人的第一份礼物而专门放置的一张12英寸厚的镀金铜质唱片中,有115幅图像和55种人类语言向外星人表达问候,还有包括地球自然界各种声音以及27首世界名曲的90分钟声乐集锦;而其中最长的,便是长达7分37秒的古琴曲《流水》。“高山流水知音”,这是不是也在传达着人类试图在外太空寻觅知音的心愿和讯息?

  记得以前采访当代古琴演奏家李祥霆时,他曾说过:“古琴是大音希声,从来不缺知音,因为它是一种民族的文化,自身有很强的生命力,它是人们在闹市之中享受够了,快乐够了,娱乐够了以后,才返回来需要的一种东西。”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身宽袖长袍中式服饰,端坐于巨幅“画卷”之上,在万众瞩目下扬手抚琴的当代古琴演奏家陈雷激也曾说过:“对古琴的渴望是一种必然的心理需要”。这也难怪这次的两场演出,票房竟然火爆到需要加座,连主办方都感到始料未及。原以为是小众的艺术,却已成为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中,人们迫切渴求的心灵慰藉与精神需要。

  正乙祠已决定将其作为长期驻场演出,真让人欣慰。特别希望,这样一场“中正平和、清远幽微”的古琴艺术“鉴赏课”能够成为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必修课,每个中国学生的艺术普及课。因为真正的文化,不是一时作秀,而是血脉薪传。

北京晚报   新闻录入:施宇    责任编辑:施宇 更新时间:2012/5/10 10:18:07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