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古琴家、中国琴会会长龚一在“天音之夜——中国古琴名家音乐会”上演奏。
著名古琴家杨青(左二)、赵家珍(左三)及戴晓莲(左一)为“全国首届古琴网络比赛”的部分获奖者颁奖。
“能够在现场近距离欣赏这么多位著名古琴演奏家的表演,这样的机会实在很宝贵。”6月9日晚,“天音之夜——中国古琴名家音乐会”在深圳音乐厅小剧场落下帷幕之后,一位观众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此次音乐会由中国琴会联合天音琴坊、钧天坊、中国古曲网和大音琴行策划举办,汇聚了中国琴会会长、“非遗”传承人龚一,中国琴会副会长杨青、赵家珍、戴晓莲,以及青年古琴演奏家赵晓霞、巫娜等古琴界“名师阵容”,这对于深圳古琴爱好者而言,确实是一次的难得的“雅集”。与此同时,由中国琴会举办的“全国首届古琴网络比赛”颁奖仪式与展演也在这场音乐会中举行,受到了现场许多深圳古琴初学者的关注。
中国古琴艺术自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遗”名录以来,已经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爱好古琴、学习古琴的人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古琴艺术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与推广?目前深圳的古琴教学、交流氛围情况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龚一、杨青、赵家珍等古琴名家,以及深圳的古琴教育工作者和爱好者。
学琴需求日益高涨
谈及古琴艺术的传承与推广,龚一用“两条腿走路”来形容。在他看来,既要继承发扬传统,也要充分发挥现代创作。“发扬古琴艺术的其中一个关键是创新,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记者了解到,此次在深圳的演出,龚一还特别带来了他最新改编创作的《二泉映月》。这首原为二胡名曲的作品,经过龚一的古琴演绎,有了别样的内涵和韵味。
杨青长期致力于古琴推广与普及工作,最近他出版的两本书收集了数十首当代歌曲的琴谱,其中还有不少电影主题曲,甚至还有网络歌曲。“如果古琴能够弹身边的旋律,反映当代的东西,那么它就拉近了与人们的距离。”杨青告诉记者,近年来他改编了昆曲、越剧的一些名曲,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剧的12首插曲,就有一些古琴爱好者反馈说:“古琴不仅使人感觉怀旧,也能使人感到亲切和振奋。”面对目前的“学琴风潮”,杨青介绍,中国琴会在去年举办了古琴教学论坛,今年还特别举办古琴教师提高培训班,以此致力于提高社会上古琴艺术的整体水平。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赵家珍对当下的古琴教学情况也十分关注。“现在学古琴的人非常多,古琴教学呈日益高涨的趋势。学琴需求多了,想找好老师的人也自然会增加。因此,专业音乐院校对于培养古琴优质师资的责任也非常大。”赵家珍透露,随着从事古琴教学的机构日益增多,目前的古琴师资还是很缺乏。
深圳古琴教学限“小圈子”
赵家珍曾来深圳参加过古琴交流活动,据她观察,目前深圳的古琴教学和交流的氛围仍然不够浓厚。“深圳学琴的人还是局限于‘小圈子’范围,从事古琴教学的机构也很少,这都无法和北京的氛围相比较。”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知名的古琴培训机构、琴馆就有几十家,达到一定规模的教学点更有上百个,而深圳的古琴培训机构却寥寥可数。此次在深圳举办颁奖仪式的“全国首届古琴网络比赛”,有1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报名参加。在最终获奖的23位选手中,获得成人组铜奖的陈伟荣是唯一的深圳选手。
陈伟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业余时间喜欢听古琴曲,直到近两年前才开始学习古琴。“当时我找到了一家古琴培训机构,开始每周上一次课。两年下来,我已经学会七八首名曲,可以上台表演了。”陈伟荣介绍,与他一起学古琴的大多是20岁至40岁的成年人,都属于对古琴有浓厚兴趣的人。陈伟荣认为,古琴并不难学,它很容易入门。“如果认真学,一两个月下来就能学会一两首好听的曲子。”
如今,陈伟荣依然保持每周上古琴课,每个月还与朋友在梧桐山举办几次“雅集”。“实际上只是十几个爱好古琴的朋友一起切磋交流。我们很希望深圳能有更多范围广、层次高的古琴活动。”
古琴音乐会在深受热捧
中国古曲网创始人、大音琴行负责人颜建程在深圳从事古琴教学与推广工作已有3年,累计古琴学员有两三百人。他告诉记者,目前深圳学古琴的人并不多,大约几千人。“像北京、上海这些有很好的古琴氛围的城市,起码都有几万人在学古琴,而且多数为成年人。”在颜建程看来,随着年龄增长,积累的文化知识越多,对古琴艺术的理解也会越深厚。
尽管深圳古琴氛围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此次音乐会所受到的关注却出乎颜建程的意料。“大约半个多月前开始售票,仅七八天票就卖完了。”颜建程告诉记者,音乐会的满座场面使他深受启发。“接下来计划举办多一些名家的专场音乐会,让龚一、杨青、赵家珍、戴晓莲等老师再来深圳。”颜建程说,目前深圳古琴界比较缺少这种定期举办的高端名家专场音乐会,如果能够多举办这样的“雅集”,对于增强深圳的古琴教学、交流氛围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