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晚,李凤云王建欣教授携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传习室全体成员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上演了一场琴箫诗词音乐会。
7月17日晚,李凤云王建欣教授携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传习室全体成员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上演了一场琴箫诗词音乐会。这是他们第15次受邀参加一年一度由北京市文化局、北京青年报联合举办的暑期专场演出。与往常略有不同的是,李凤云用宋代“南风”琴演奏了自己打谱自《太古遗音》的《南风歌》;还为观众朋友演奏了经典古曲《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琴箫)、《屈原问渡》(琴箫)、《阳关三叠》等;音乐会还选择了十余首脍炙人口的唐宋诗词,由香港资深的汉语教学专家、作曲家卢毓文女士谱写曲调,李凤云教授改订并编配古琴指法,将进、退、吟、猱融入其中,经再三揣摩细心推敲,令到每一首歌清雅和畅。曲目计有:杨万里《小池》;贾岛《寻隐者不遇》;王之涣《登鹳雀楼》;卢纶《塞下曲》;杜牧《山行》、《清明》;骆宾王《咏鹅》;李白《早发白帝城》、《静夜思》;孟郊《游子吟》;朱熹《春日》;孟浩然《春晓》等,以及李凤云打谱的《诗经》。所选诗篇,多是形式简短的绝句,音节和谐,韵味隽永,便于歌唱吟诵,其传播之广,感人之深,远非其他各体诗歌所能企及。这些诗歌不仅均出现在中小学课本中,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必会的。李凤云王建欣教授带领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传习室”的全体学生,在舞台上呈现出了声韵清越、古趣盎然,一派安静祥和的场面,受到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歌唱诗词的传统。《史记》载:“《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说的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孔子每一首都能够用琴边弹边唱。即使处在最艰难困苦的时代,也要率弟子们“弦歌之声不绝”。后世的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的散曲小令,莫不承继了孔子的传统——在当时都是能够演唱的。可惜,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词,多数如今只能视之为纯文学了,演唱之法几于丧失殆尽。古诗词的文采修辞,意境之美妙,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读古代诗歌,不单体会其神韵、意境之美,也应体会其律动、音乐之美。要真正领略诗歌的感染力,适当配合读诵吟唱,以声音传扬诗意,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天津音乐学院于2006年成立了全国首个“古琴传习室”,相继开设了“琴学概论”、“琴乐鉴赏”、“琴箫合奏”和“琴歌吟唱”的课程,《诗经》、乐府、唐宋诗词等,都是该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在传习室还能学习到书法和昆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舞台上自弹自唱的同学们,既有古琴专业的,也有音乐学、作曲等非古琴专业的;还有来自莫斯科音乐学院的留学生。他们都是课余时间聚集在“古琴传习室”,在老师的带领下研习、切磋,目的是探索一条古典诗词学习之路。
音乐会的名称为“诗情话意,琴韵箫声”。102岁的津门书画名家夏明远先生,欣然挥毫为音乐会题词,更增添了师生对琴箫诗词这种唱奏形式的信心,也为音乐会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