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又名琴、瑶琴、玉琴、七弦琴,是我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蕴藏于古琴之中的琴史、琴律等早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被人称为“琴学”。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大繁荣,“古琴热”悄然兴起,古琴也离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近。而在古城开封,就有一位制作古琴的大师,他根据“唐圆宋扁”折中的方法制琴,在造型、风格、材质、工艺、铭刻、音色及细节特征上为业界所称赞。
琴棋书画之古琴
要说制作古琴,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的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古琴历来为文人重视,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在古代社会,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因为它的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所以,古琴在琴棋书画中居于首位。这一点,从一些现存的名琴和历史故事中都可以看到。
湖北曾侯乙墓曾出土一件古琴,距今有2400多年。唐宋以来,都有古琴精品传世。从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就有100多种,琴曲更是高达3000首。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资料。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早已经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
隋唐时期,古琴曾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古琴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可以说,作为琴棋书画之首的古琴,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更是反映中国哲学、历史和文学的一面镜子,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从这一点来说,我不仅是在制作古琴,更是在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的父亲是一名古琴技师,从小耳濡目染,我特别喜欢动手制作,家里的什么物件我都想拆了重装。受父亲的影响,我对古琴制作很感兴趣,十几岁的时候,我自己制作了第一台古琴,虽然比较粗糙和稚嫩,但基本的制作技艺我已经掌握。
在古代,弹琴和制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如嵇康士大夫名满天下,但大多制琴师却默默无闻,不为世人所知。而且弹琴者不一定会制琴,制琴者也很少可以弹琴,至今依然如此。事实上,如果制琴者会弹琴的话,两者相得益彰,其制作的琴在音色、音准、音质方面都会有极其出色的发挥。
起初我不会弹琴,制作出的古琴,其音色、音准如何,自己无法判断。为了制作出好的古琴,我每制作一台古琴,都会跑到北京,花钱请大师弹奏,为我的古琴挑毛病。2000年,我停掉手中的事情,专门跑到北京学习古琴的弹奏和制作,师从马聚福先生学琴。2002年,我又投师田双琨老先生,在他的指点下学做古琴。在此期间,我还经常到大学听音乐会,利用一切途径和机会“投师学艺”。为了制作古琴,我甚至变卖了自己的全部财产。
一台古琴的制作,从选材到烘干、掏膛、试音……直至上灰胎、擦生漆,一共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又环环相扣,相互影响,一点儿也马虎不得。一般来说,普通的一台琴,大概需要制作3个月,而精美的古琴,则需要更长得时间。其中有一台古琴,我耗时6年才制作完成。
2007年,我和父亲制作的古琴参加了第29届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长城大型演奏会;2008年,我和父亲制作的古琴《伏羲式九霄环佩奥运琴》、《伏羲式圆梦琴》被国家博物馆收藏;2012年,在2012中国(国际)民族器乐艺术节乐器制作大赛上,我制作的古琴获得(古琴高级)金奖。
新制古琴再现辉煌
自春秋时期开始,琴就成为深受士大夫喜爱的乐器。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到唐宋时期,琴之受欢迎的程度更是达到顶峰。至明清,逐渐衰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琴的黯淡和消逝。1977年8月20日,美国“飞行者”号宇宙飞船将古琴曲《高山流水》录制成铂金唱片,将琴声带到了浩瀚的太空,以求寻找人类的“知音”。据悉,它将保存10亿年。
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古琴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古琴这一古老的乐器再次闪耀在世人眼前,为人所珍视,古琴也再次迎来了春天。这几年,我的古琴也经历了从深藏闺中无人问津到一琴难求,其中的感受唯有我自己才能体会得到。
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弟子,他们已经可以独立制作古琴,从这一点上说,我甚感欣慰。然而,学无止境,古琴的制作同样也需要精益求精。如今,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也在不断研发古琴的制作新形式。我会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古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