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丁承运为热心市民和古琴爱好者演奏古琴。
“面对古琴,就像面对着天地宇宙。”昨天上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丁承运教授在重庆天风古琴院、重庆图书馆主办的周末文化讲座上主讲了《古琴文化及其操缦艺术》,现场演奏1700年前的古琴曲《广陵散》,令500余名听众叹为观止。
历史 从教化发展为艺术
丁承运是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琴会副会长、武汉音乐学院教授、重庆天风古琴院名誉院长,他说,在古代只有舜这样的君王用象征夔龙的五弦琴才能和上天沟通,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五弦琴实际上是王权的象征。经孔子删定的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
到了两汉和魏晋时期,古琴功能从教化发展为艺术,这一时期,蔡邕的“五弄”和嵇康的《琴赋》、《广陵散》成为千古名曲。《广陵散》等琴曲至今仍是古琴学习者必弹作品。
丁承运表示,“面对古琴,就像面对着天地宇宙,苍茫淳厚的天籁之声,承载着儒家传统和道的精神。”
特点 可潜移默化文学书法
琴棋书画琴为首,丁承运介绍,唐代以后古琴艺术表现为冲突与共存,韩愈听了颖师弹琴之后咏诗,白居易在咏琴诗中主张太古之音。苏轼、欧阳修、黄庭坚等文人对古琴都予以很大的关注。特别是写下千古名文《岳阳楼记》的范仲淹,他是弹奏古琴的高手,演奏的《履霜操》令人称奇。可以说古琴中的音律,为他的《岳阳楼记》注入行云流水般的音乐美感。
丁承运举例说,大书法家王献之,也是弹琴高手。古琴音乐具有深沉蕴藉、潇洒飘逸的风格特点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最擅长用“虚”“远”来制造一种空灵的美感,追求含蓄的、内在的神韵和意境,对书法、文学创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讲座现场穿插了丁承运之女弹奏的两首古琴曲,结束讲座时,丁承运亲自弹奏的《醉渔唱晚》令听众领略到了朴厚大雅的文化气息。下个月,中华书局即将出版丁承运先生融琴诗书画的作品,全彩色配有十二首古琴CD光谱的新著《琴上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