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箪瓢酒狂
时逢戊子六月,大暑在即,洞庭水畔,岳阳楼边,有弦索轻按,秦筝慢弹……袁莎携弟子于古城岳阳奏响妙音!笔者琐记,动情而书,感慨系之,与天下筝痴同享。
我有佳宾 鼓瑟吹笙
初闻袁莎筝曲是在三年前。亦是岳阳南湖水畔,那曲哀怨凄美的“碗碗腔”之律,CD的封面简约而不起眼的一行字,未想其中的乐曲那样万象多姿,一曲“云裳”让我一等,便是三年。而如今有幸亲临现场,洗耳聆听,此等境况,也只有与我同在现场的筝痴方能体味。
袁莎是来过岳阳的,只是前一次仅仅举行了讲座。可这次,到底是让岳阳的朋友们如愿以偿。坐在台下,不管身边是旧识或是陌生,旋律动人处,相视一望,莞尔浅笑,心照不宣。
音乐会的九个曲目都是众所周之的,但谁都愿意这样近距离地去感受袁莎的魅力。古来人常说“拜倒石榴裙下”,友人调侃:“袁莎到了岳阳,当有不少人要拜倒在冰弦玉柱下了”。
这是开场曲。她的出场,不是惊鸿一瞥,也非震撼眼球。江浙女子的气质,有气味,有颜色,也有婀娜的形态,也有浩渺大气的内里,不禁让人联想到“十里荷花,三秋桂子”。
音乐会是在岳阳市委大会堂举办的,没有大城市的精良灯光和舞美,简单的布置,却也看得出是花了心思的。虽如此,她一出场,观众的目光也就成了追光,自不必理会舞台与环境如何了。
《春江花月夜》是在唐诗中知道的,后来有过一盘《中国古代十大名曲》的磁带,其中有《夕阳箫鼓》一曲,查后方知便是此曲前身。古诗与古曲相映,独特的地方就在于它以繁华写落寞。袁莎与孪生三姐妹组合“水晶石”用这样的曲子开场,问候大家,瞬间仿佛行舟水上,滟滟随波,时而海上明月,时而江流宛转……一派“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的意境。五言记之:
春色胜烟柳,江畔岳阳楼。
花间明月下,夜闻琴韵幽。
弦上翻飞袖,妙音天际流。
恍惚醉缭乱,花芯不知愁。
入云深处亦沾衣——《云之南》
七月盛夏,阳光炽热。生活在南方的都市中,每个人在心头多少都有一丝尘嚣。而在流云的最南方,有这样一处所在——当你身处的地方,眼睛里只有山川、明月、河流与阳光,你没有理由不成为诗人。因为,你一开口,就是自然。而时间,只用来狂欢——到达云南才发现,云南是不可到达的。
云南,不是足迹,不是交通工具可以达到,也不是眼睛可以看见。云南是一个地方,一种颜色,一种味道,一种高度,一种精神,甚至是一种境界。她生命的高贵,不可轻易到达。
仅有的痛苦就在于眼中所看见的美,不能将它们全部复制粘贴给你。在这个煽情的时代,美丽的语言,几乎被全部用尽,每一次表达,都离题万里。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都市,我们的音乐,我们的享受,很少有这样令人清新感动的乐曲袁莎带来的《云之南》,逗弄着我们心底深处的自在与舞意。七言和之:
悠然闲处幻奇峰,凤尾竹林雾色朦。
弥渡水泽小夜曲,孔雀衔来梦中城。
怒指天涯泪不收--《临安遗恨》
《梁祝》的曲作者--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于1990年发表了中阮协奏曲《临安遗恨》,1992年又将其改为古筝协奏曲。这首古筝协奏曲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的旋律素材,表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陷害,囚禁在临安狱中。在赴刑场的前夕,百般无奈引发的感慨以及忧痛交织的复杂心情。
初次听《临安遗恨》是在焦金海先生的师生音乐会上,后来又有如王中山等多种版本。起初也只是印象深刻,亦未曾如何动情。而当袁莎版的《临安遗恨》在耳边响起时,分明看得到岳飞“誓将七尺酬明圣, 怒指天涯泪不收”的愤恨形象!音乐便是这样神妙,人和乐器的缘分,人和人的缘分,音乐和音乐的缘分,交织在一起,你不知道某天某时,就那样没有理由地深深爱上。
经久不衰的经典乐曲,往往有其背后的故事,此曲也不例外。公元1140年,宋军北上节节胜利。秦桧想趁此议和,同年七月,岳飞便收到宋高宗所发的12道荒唐的金牌令箭下令班师,百姓闻讯,纷纷前往,哭诉阻拦,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以示众人,哭声震野!之后,奸臣秦桧于次年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葬送了这位民族英雄!
我把袁莎这曲《临安遗恨》当作祭奠。仅仅是祭奠。后人有太多的词章来咏叹,却不知感人肺腑的音乐,只需要真诚的观众和真诚的演奏者,在无声胜有声中用微笑或眼泪去“懂得”,容不下太多的过度诠释与牵强涵义。今闻此曲,以词颂之:
水吞南国,压江城、袖挽狂澜。驰疆场,飞裂胄裳,狼烟尽散。欲复神州报君主,谁知昏王歌舞懒。临安城、十二道金牌,风波案。
百年恨,泪潸然;祭英魂,洞庭畔。奏一曲、薄汗悄染青衫。银瓶乍破千钧力,忽而切切复宛转。君可闻、满江红叶处,声声慢!
古音筝律映西霞——《茉莉花》
江苏苏州素有“茉莉花城”之称,脍炙人口唱遍中外的《茉莉花》也取源于江苏民歌《鲜花调》。
民歌的好处,在于浓而不艳,情深不饰。有趣味无限的《猜调》,也有泪眼相送的《走西口》。《茉莉花》似乎继承着中国音乐与文学“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
喜欢茉莉花,源于她清清淡淡的风情,随遇而安的恬淡,不事张扬的宁静,无论什么时候见到她,她都是一副内敛从容、淡泊沉静的样子。袁莎与中央音乐学院刘奇,对这首民歌进行再度创作,于是有了这首古筝重奏曲。古筝与民歌的结合,雅俗适度,优美动听。七绝赞之:
茉莉名佳花亦佳,古音筝律映西霞。
眼前近识紫檀器,芬芳深处有袁莎。
此恨绵绵无绝期--《云裳诉》
如果说,是一曲广为熟知的《云裳诉》,成就了袁莎,那么更多不为人知的,应该是这位当代杰出的青年古筝演奏家在台下二十多年与古筝为伴的岁月中不同寻常的刻苦与奋斗。那思乡的浅愁深愁始终流淌在她乐曲旋律的回声中。
对于古筝音乐的独特领悟与处理,让一首由《乡韵》改编扩展而成的《云裳诉》,达到了她古筝艺术、音乐人生的第一个高峰。
袁莎赋予了这首乐曲全新的生命和内涵。乐曲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天生丽质的杨贵妃与唐玄宗李隆基的爱情悲剧。从回忆神乐飘飘的后宫高阁,到芙蓉帐暖的欢乐情景;从惊破霓裳的马巍兵变,到血泪相和的玉环之死;从对柳垂泪的切切思念,到感人肺腑的精诚寻觅;从虚无飘渺的梦中相会,到长生殿上的不渝之约……袁莎用音乐的语言,再现了这段荡气回肠的杨李爱情。
多少人曾为曲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古遗憾而唏嘘不已、闻声落泪!袁莎,是唯一的,云裳诉,是唯一的,那云想衣裳花想容的亘古爱情,也是唯一的!长歌赋之:
遥想当日清酒,一折筝曲楼头。烟波不见旧人,故音弹尽清秋。君不见,多少过客飞鸿愁,踽踽月下转轴;君不见,三载痴心期盼苦,冷冷香阁吟揉。有道是:此歌长恨;殊不知,年华流走。几次寄托琴上,展眼又是一秋。
今朝抛却歌舞,前来听闻胜殊。容光洗尽风尘,不绝余音一路。可听得,断肠曲中断肠事,满怀哀怨踟蹰;可听得,渐入佳境心缥缈,已忘月挂宝树。谁人说:云想衣裳;谁曾知,如泣如诉。几时浅愁深愁,自问乡关何处!
有境界者,自成高阁
这场音乐会九首曲目,笔者择其几首而论。
听袁莎的音乐,正如王国维所云“有境界者,则自成高阁,自有名句。”几次接触袁莎,短暂的攀谈中,渐渐已经没有把她放在单纯的“偶像”的位置上。她的真诚友善、平易近人;她丰富的一面,简单的一面;她的婉容如姝,典雅端庄--正如她的艺术一样,轻巧地拨弄一两根银弦碧索,霎那时,就感动了周围的空气,让观者听者,款款地浸在“美曲佳酿”中。
醉时,云端翩然起舞;醒后,余音绕梁不绝。
袁莎,但愿来年再聚岳阳!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5f84b0100a3j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