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明鉴(左)现场即兴弹奏唐筝,身旁的翁芳瑜在欣赏。
|
唐筝,古称十三弦,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筝”。一千多年前,由遣唐史从中国带回日本。目前已是日本的主要民族乐器。而在它的故乡中国,现在,唐筝却几乎不见踪影,会演奏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8月18日晚10时,扬州人家大酒店七楼的一处优雅房间。
扬州著名古筝艺术研究专家傅明鉴手抚唐筝。当一曲中国风的乐曲从他的指尖滑落后,站在他身边的翁芳瑜发出了爽朗的笑声。翁芳瑜现年28岁,来自台湾。此次受邀来扬参加中国古筝艺术第六次学术交流会。
而就在十分钟前,翁芳瑜手下的唐筝弹奏出的却是另外一种日本风味。她边弹边唱日本名曲《春之海》,一下子让人置身一衣带水的东瀛。傅明鉴只是稍稍动了一下筝码,将日本的音律排序改成了中国的音律排序。流传在外千年之久的唐筝,在中国古筝之乡——扬州,吐出了透着故土芬芳的音符。
这是记者在18日晚见到的一幅感人场景。傅明鉴用多种方法在唐筝上陶醉演奏,赢得在场每个人的惊叹和掌声。他自己也直呼:“这种感觉真是好极了!”
这就是唐筝,古称十三弦。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筝”。一千多年前,由遣唐史从中国带回日本。模样千年不变,演奏千年不衰。目前已是日本的主要民族乐器。而在它的故乡中国,现在,唐筝却几乎已看不到踪影了,会演奏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历史佳话】 日本遣唐使求艺,娶回弹筝名手
1150年前,唐文宗大和八年时,东邻日本派遣唐使来到我国。遣唐使中有个叫藤原贞敏,他是日本的一个琵琶能手。他到长安拜琵琶大师刘二郎为师。刘二郎对这位日本青年十分喜爱,传授他中国的琵琶技艺,还把自己的女儿——一个弹筝名手许配给他。藤原贞敏在中国呆了六年后,带着他的中国妻子返回日本。从此,中国的古筝来到日本,生根开花,流传千年不变。这是《大日本史》里记载的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后来,人们将这种中国筝称为唐筝。因为唐筝在日本保存和继承得比较完好,而在中国则已经少有人知之了,因此,又有人将唐筝反称为“日本筝”。
音乐艺术本无国界,就像傅明鉴只在唐筝中重新将筝码稍许调节,日本音律瞬间即被中国音律所替代一样。音乐的融会和相通,是文化交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唐筝则充当了一个使者的角色。
【往日辉煌】 中国筝艺曾奏响维也纳金色大厅
现代古筝兴起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与唐筝的不同之处,除了它是二十一弦和弹奏指法有所区别之外,现代筝在音量和音域上都得到了增加提高。
现代筝兴起之前,唐筝经历了一条逐渐萎缩之路。至于唐筝萎缩的原因,有人分析,因为唐筝比现代筝长,其长度达到185厘米左右。以前为宫廷和文人专用。唐宋之后,由于战乱频发,唐筝携带极不方便。至此,曾经繁盛的“十三弦之景”开始萎缩。
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许多音乐的执著者对唐筝情有独钟。
记者看到这样一个记载。《渔舟唱晚》的作者娄树华先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背着十三弦唐筝,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在世界音乐之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独特的筝艺,引起巨大的轰动。而在这之前,在世界的音乐舞台上,人们只能看到日本人的唐筝演奏。
傅明鉴的唐筝演奏,是从娄树华的学生孙梓仙那里学来的,当时与他一起学习唐筝的,还有扬州另一个古筝名人张弓。
虽然目前扬州是全国闻名的古筝之乡,傅明鉴等人也都在从事现代筝的教学和研究。但是,傅明鉴对唐筝的喜爱,那一晚,记者已从他弹奏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旁若无人的陶醉感中,受到了感染。他说,唐筝的弹奏,不是用手,而是用心。特别在目前这样一个浮躁喧哗的世界里,保持一份内心的平静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啊,但是唐筝却能让你做到这一点。
【今朝推广】
两岸企业并肩,研习班将在扬开班
与翁芳瑜此次从台湾来扬参加中国古筝艺术第六次学术交流会的,一共有5人。台北精艺乐器公司董事长苏协憬被称为台湾唐筝推广的交流使者。
苏协憬是在去年才开始接触唐筝的。他是将唐筝引进台湾的第一人。目前已在台湾开办了两届唐筝教学研习班。苏告诉记者,唐筝本来就是属于中国的,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但是,目前做得最好的却是日本人。在华人世界里,却找不到一部完整的资料和乐谱,人们甚至都没有见过唐筝的模样。这让苏协憬感到非常不舒服。除了上述原因,苏协憬还认为,每一个从事筝艺的中国人,无论你弹奏或教授的是何种筝,都应该对祖先的文化有所了解。认知唐筝,对于目前从事现代筝艺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要补上的一堂课。
苏协憬与翁芳瑜等人,将在此次学术交流会上向来自各地的古筝界的朋友,一起探讨唐筝的推广事宜。据苏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的想法,已与扬州金韵乐器御工坊取得一致。他认为,海峡两岸的两家乐器企业为了一件民族乐器的推广而走到一起,这种合作是之前从未有人尝试过,但其中的意义不同一般。
昨天下午,扬州金韵乐器御工坊负责人熊立群向记者证实了这一说法。已从事现代古筝制作20多年的他告诉记者,今年10月,中国大陆第一家唐筝专业教师研习班将在扬州开班。届时,日本国立东京艺术大学的唐筝教授将现场传授筝艺。只要有了一批教师,对于唐筝的推广和普及,熊立群和苏协憬充满信心。目前前期的推广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之中。
当然,让这两人充满信心的还有另外一种动力。8月18日,他们组织的七台唐筝在此次学术交流会现场上公开亮相后,立即引来了与会者的强烈关注。采访中,许多业内人士都向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代筝的发展遇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瓶颈期。由于诸多原因,曾经历过繁荣期的现代筝,目前学筝人员逐年减少,筝器销售有所萎缩。严峻的形势,让许多从事古筝产业及教习的业内人员,深感担忧。唐筝的出现对筝界来讲,也许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