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重庆文化奇人发明"古琴增音桌" 古琴放上面琴声变大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古筝新闻 > 正文
【字体: 】  

[图文]重庆文化奇人发明"古琴增音桌" 古琴放上面琴声变大


  

      捧古琴横陈于石桌,《广陵散》、《高深流水》之音倾斜而下,其实,这只是电视中的画面。长久以来,人们在聆听古琴优美动听的音色的同时,对它的极小音量感到遗憾。今日,重庆文化奇人何夕瑞在重庆老博会的工艺美术展上亮相了自己的潜心发明的“古琴增音桌”,在此桌上抚琴,琴声被自动扩大了。

增音桌运用共鸣箱原理

    今日下午,记者在老博会现场看到了这张颇为神奇的桌子。圆角、反马蹄、内饰角拐子纹、全镂空雕刻,乍一看,和普通的仿明代家具相同。顺着发明者何夕瑞的指引,记者终于发现了它之所以能“增音”的端倪,桌面的底部还有一层底板,中间有圆形音孔,整个桌面就像一个反扣的吉他面板。

    “这里面有音柱、低音架、共鸣板等。”据何夕瑞介绍,增音原理是通过琴脚、琴底接触桌面,把桌面的振动传向底板产生不同频率的共振,再由底板的音孔向外传递。“也就是赫兹姆共鸣箱振动方式。”

    何夕瑞随即向记者演示,即使在热闹的老博会里,依然能明显辨别出古琴通过它“大声”了不少。

完完全全的“重庆造”

    道理很简单,但是材质很讲究。面板、底板材质尤为重要。据何夕瑞介绍,最终,面板用了大名鼎鼎的金丝楠木,面板则用的声学品质很高的云杉。“江津的杉木、城口的土漆、秀山的桐油、荣昌的夏布……”何夕瑞看着自己的作品满意地笑了,“再加上我是土生土长的重庆荣昌人,这个古琴增音桌,可是地地道道的‘重庆制造’!”

    目前,何夕瑞已经向有关部门申请了三项专利。“今天是我第一次把它展现在大众面前,我只做了4张。”他称,每张桌子价值10余万。


从木匠到教授的文化奇人

    说到何夕瑞,他的来头可不小。他初中没毕业,但是他是重庆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四川音乐学院特聘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美国环球弦乐协会贵宾会员。

    几十年来,他他不仅制琴,还研究制琴学、木材学等,去过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原始森林中寻找制琴良材,还写出了10余篇颇有影响的制琴方面的学术论文。

    他发明的“何氏三圆琴”,一举申报获得了6项国家专利,被誉为“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把琴,人类的第二把琴”。

华龙网(重庆)   新闻录入:施宇    责任编辑:施宇 更新时间:2010/11/25 21:54:10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