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桐木、制作零部件、胶合、抛光上漆……一把微型古筝,耗去了老人4个月的心血。
昨天,武昌紫阳街歌笛湖社区的李凤庭,展示他13件微型民族乐器,他颇为得意:古筝虽小,依然能弹奏。当着记者面,他弹奏了一曲《茉莉花》。
李凤庭,66岁,2002年从武汉汽轮发电机厂退休。他干过钳工、锯工,对手工艺颇为精通。老人说,他喜欢音乐,尤其对传统民族乐器情有独钟,“但买不起,家里也放不下。”其实,在退休前,李凤庭就买来书,在家里研究制作乐器。
老人说,制作一把微型乐器较复杂,涉及到多种工艺。材料大多选红木、杉木、桐木,然后将木材制作成乐器的零部件进行胶合组装。待乐器基本成型后,他再进行打磨抛光上色。
记者看到,他制作的古筝仅20厘米长,10厘米宽,16根如丝琴弦固定在琴体上,每根弦还能独立调音,与原古筝并无差异。
10年里,他微雕了洋琴、古筝、琵琶、柳琴、二胡等30种乐器,这些都是按乐器原物6:1或10:1的比例微缩制作的,并能演奏。李凤庭说,他准备将中国所有传统民族乐器制作成微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