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古筝新闻
笛子新闻
古琴新闻
二胡新闻
琵琶新闻
葫芦丝新闻
戏曲新闻
民歌新闻
民乐新闻
文化新闻

民歌节上的民歌为什么不全是原生态的

——一种以新的社会情境下的民族文化艺术变迁为视角的思考
向古曲网投新闻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新闻中心 > 民歌新闻 > 正文
【字体: 】  

民歌节上的民歌为什么不全是原生态的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已经举办多届了,但是围绕民歌节的讨论甚至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舞台上展示的民歌应该是原生态的还是经过加工创造的、融入现代科技和现代艺术的?民歌节上表演的节目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文化艺术?民歌艺术如何在流动变迁的过程中保持它原生态性的艺术美和魅力并给人们显现出一种现代的美?民歌艺术如何才能在新的文化环境中更好地得到城市不同文化群体的认同和接受,而又不完全被大众商品文化所同化?以及,民歌艺术如何才被我们发扬光大,并在变迁过程中与现代的文化艺术进行对话和交流,从而奏响“多声部”的文化艺术的美丽交响曲?

这些问题都是很重要的核心问题,这是关涉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发展方向和如何举办的问题。

在我看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对文化变迁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众多现实需要的回应。

广西处于祖国的西南边陲,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集区。西南地区不仅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民族众多,仅广西就有壮、瑶、苗、侗、仫佬等十几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有的聚居在不同的地方,有的杂居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我国西南地区各民族在自己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而且,这些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间又是相互交流、冲突、交融的,表现出了不同群体的文化之间的“杂糅”特征。

这涉及到民族文化艺术的变迁问题,是具有时代性的问题。特别是当现代化进程在我国不断往纵深推进的时候,工业文明几乎渗透至少是影响到各个角落,这对西南地区原有的文化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原有的文化格局在城市文明、商品文化的进攻下被迫发生转变,也变得更加复杂。文化间的冲突、交流融合更加剧烈。

但由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以城市文明、商品文化又未完全统治这里的文化氛围,呈现出了原始生态文化、近现代文化甚至是后现代文化并存的格局。在落后的贫困山区保留着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和原生态文化,在大的城市里则充满了现代、后现代的文化气息,而在不发达的小城镇和城乡接合部却是一种还带有农耕生活气息的小商品文化。

这种新的现实状况给人们的审美意识带来的新的变化。一方面,人们无法抵挡城市文明和商品文化的冲击和诱惑,渴望进入现代化的文化消费和审美体验时代。另一方面,我们又无法抛弃本民族的文化之根,又希望从本民族的文化源头中发掘出有价值的东西来满足我们的审美需要,以弥补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缺失感和疲劳感。这是一种文明变迁、文化更新带来的新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矛盾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其实,在现代条件下,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对立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新生事物与旧事物之间的斗争是激烈的,总会有替代与相互替代的关系。但问题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传统艺术就是旧的事物、现代艺术就是新的事物。传统艺术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焕发出它的青春和活力,也会是一种新生事物,只不过它必须与现代生活和具体的社会情境联系在一起才会产生出应有的活力。

这就是传统艺术的现代美和现代意义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到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文化艺术相互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互结合与融合共存的一面。因为传统文化艺术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是一个民族现代文化艺术的基础、稳定因素,也是源头活水。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优秀成分以一种延续和再创造的方式被融入现代的文化艺术之中,成为现代文化艺术的创造源泉和活力因素,也弥补了现代文化艺术无根的漂泊感。

这样,现代的文化艺术也就更符合一个民族的文化群体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需要。这是民歌节舞台上会出现用通俗、美声等唱法重唱传统民歌、传统民歌与现代科技手段和现代艺术手段结合进而被改造成新的文化艺术形式等情况的合理的理论依据,也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存在的合理的理论依据。

我们都知道,民歌艺术是在日常生活的劳作中产生的,并通过口头流传下来,是原始、农耕文化的表现形态。原始方式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民歌艺术产生的土壤。现在,民歌艺术要被搬到城市的舞台上,被城市里的观众欣赏。对于城市里的商品文化来说,民歌艺术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他者”被利用和发挥价值的,它是作为激活城市文化的异在力量和补充力量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的。民歌艺术的这种流动和变迁,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理解为民族艺术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即在现代各种文化激烈碰撞的社会背景影响下传统民族艺术的生存、发展和作用的问题。

也许,在许多固守民歌艺术的原生态性理想的学者看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对传统民歌艺术的破坏和歪曲,是传统民歌受现代工业文明入侵和控制的鲜明体现。很多人对民歌节不以为然,要求在民歌节的舞台上表演纯净的原生态的民歌艺术,他们要捍卫民歌的正宗。但,这对民歌节来说是不现实的。

因为,民歌节生存的根基是在城市,是在工业文明的文化氛围中,尽管民歌生存的根基是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我们要把民歌节和民歌区分开来。民歌节的存在有它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这就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各种文化形态相互激烈碰撞而又叠合共存的复杂的文化生态。在这种文化生态下,人们有着多重的审美需要和文化艺术需要。

如果不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民歌艺术不能与现代艺术形成有效的对话、交流与融合,那么民歌节就不可能得到不同文化群体特别是城市文化群体的审美和价值认同。这也是为什么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各种民歌、现代大众流行歌曲、民族和美声唱法的经典歌曲、用通俗唱法演绎的传统民歌、原生态的民歌等各种不同时空文化艺术形式要在民歌节这同一舞台上共同奏响一曲“多声部的交响乐”的重要原因。这一曲“多声部的交响乐”是对人们多重审美需要和文化艺术需要的一种现实回应。

事实上,南宁民歌艺术节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传统艺术与传统艺术之间以及现代各种艺术之间相互激烈冲突和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这种情况的出现实际上反映出了社会情境的复杂性,反映了处于现代文明进程不同阶段的不同文化群体的各种审美需要和价值认同。民歌节上,各种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对话本质上是人与人、人与时空的对话交流。

所以,民歌节是一种叠合性的总体文化需要,是文化转型期人们审美交流、文化交流以及情感、心理交流的一种实践机制。对民歌节现象进行深入地探讨,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解答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与现代文化艺术关系问题的启发,进而得出对民族文化艺术变迁的某种规律性认识。

广西新闻网   新闻录入:蒙蒙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07/5/15 23:10:19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