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高度抽象和长久时间陶冶的名词概念,往往涵盖着一段历史,浓缩着多元
文化信息,甚至珍藏着诸多民族秘史。比如“胡人”﹙又称“蕃胡”﹚这个历史概念,古代泛指北部和西部的民族,泛指域外、外国或外族。内涵极其复杂,意味极其深长。如果细细考证起来,恐怕几部书都难以说得明了。历史如大江东去,浪淘不息;历史人物如
大浪淘沙,不计其数。能留下点痕迹的,只是一个大趋势和几个风流人物而已。比如在风华绝代的大唐,“胡人”虽然占了很大分量,但留下名字的,只有“安禄山”﹙还用汉人命名﹚和乾陵前挺立风雨1300年的61尊宾王石像﹙还被敲去了头颅﹚。而今天的人们,要了解“胡人”,只有去看各地出土的“胡俑”了。
乾陵博物馆为我们了解大唐与“胡人”的历史风采,作了一件历史意义深远、
文化价值厚重的大好事,开拓了一个新视野。经过几年锲而不舍地努力,将陕西境内建国以来出土的精美胡俑和相关的珍贵文物,搜罗在一起,加以整理分类,并分别在京、沪、杭和西安召开四次学术会议,考证其历史内涵,理清其历史脉络,揭示其对丝绸之路和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积极意义与价值;以学术成果为指导,分别整合成 “魅力大唐”、“丝路之魂”、“乐居长安”和“胡风东渐”四大部分展出;全景式、立体式、全息性、真实性地向世人集中展示大唐胡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文化贡献和价值,展示丝绸之路和民族融合对唐代经济、文化、宗教形成与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通过形象生动、宏博大气的大唐胡俑展,人们可以透视,盛唐大气魄才有的大开放,大包容才有的大和谐,大融合才有的大发展。沿着“解剖猴子可以帮助理解‘人’”的解剖的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我们可以联想大唐诗人和文化典籍记载的 “胡人”风貌。那时的长安城是国际商贸和文化交流中心。宫廷上下,百官百姓,都以食胡椒,餐胡食为时尚。胡人食肆酒家,遍及大街小巷。想必与今日的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可口可乐等一样普及。胃口以饮食胡味为美,随之而来的行为以胡服骑射为荣,婚姻以通胡恋胡为福,艺术以
胡琴胡舞为乐,精神以纳胡融胡为怀。在这种开放大度的历史环境下,才有安禄山被委以大任,且在大庭广众中率领胡人表演胡旋舞,并教杨贵妃习胡旋舞的历史风流和浪漫。这种几近“胡化”的风气,十分盛行。就连殉葬也要以胡俑和胡物为伴,以显示身份尊贵和奉死与奉生同重。在这种“胡风东渐”的文化大融合大和谐的历史氛围中,便有了乾陵前61尊蕃臣宾王像的巨大雕刻遗留,便有了我们今天出土的神态栩栩如生的胡俑和承载着历史信息的众多文物的流传;我们也才得以从这博大精深的胡俑展,揭开历史的一角,窥视大唐包容天下的文治武功,和谐万邦的政治抱负,融汇创新的进取精神,以及民族融合的宽博胸襟。这是一个盛世大国的风度,一个优秀民族卓越的风采。
“唐代胡人俑展”是我省文物局迎接北京奥运会的重要文化项目。该展主题所传播的开放、包容、和谐、进取的历史文化信息,与乾陵61尊宾王像相辉映,值得人们去品味。这不仅对历史研究,对当代文化交流,以及丝路联合申遗,这一国际文化活动有着特别的意义,而且对今天人们开拓文明视野,理解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和文化价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