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些回忆是散乱的,这些“历史镜头”也是不完整的。即或如此,我想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人,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多么难得的优秀歌唱家。
镜头三
1974年春,在北京火车站前的广场上,我陪双江去接他从昆明到北京的妹妹。火车误点三个多小时,我俩就在吉普车里和广场上反复切磋《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曲的演唱处理,双江一遍又一遍地唱给我听,征求我的意见。我也从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风格、演唱处理和这首歌在影片中的位置与作用向他作出解释。原来影片中本无这首歌,剧本上另有一首儿歌叫《高山竹子青又青》,我仔细研究剧本之后,从全片的音乐结构通盘考虑后认为没有必要再唱儿歌了,因为已经有了《红星歌》,它就是一首儿歌,而且作为主题歌它在影片中已出现三次,儿童音乐形象很充分。从丰富整部影片的音乐形象考虑,倒是应该增加一首男高音独唱。经过在剧本上反复查找,终于在“竹排流水”一场戏处找到了唱歌的恰当位置:影片中宋大爹划船送小冬子进姚湾镇做地下工作这个地方,演员没有对话,只有亮丽的景物。在这里剧作家在剧本上有16个字的文学描写:“两岸青山,一湾绿水,一叶竹排,顺流而下”。情景交融,是唱歌的绝佳位置。于是我向李俊导演提出并经过镜头会上导演、摄影、剪接、录音、美工等主创人员的一致讨论同意,请当时正在摄制组蹲点的八一厂故事片室政委、《闪闪的红星》创作组组长王汝俊同志执笔写出了歌词,王政委当时曾问我这首歌词怎么开头?我脱口而出“小小竹排江中游吧。”王政委写出歌词初稿,我当天即写好歌谱。歌名曾有过“小小竹排江中游”、“明日红星照江头”、“红星闪闪”等多个方案,但都不满意,到双江录音时歌名还没定下来。在录完双江的独唱录合唱时,我向站在合唱台上的总政歌舞团合唱队征求歌名,我说:“男声的独唱双江同志都已录完,但现在还没有歌名,希望大家帮我们想一想,用个什么样的名字。”三天之后,我接到合唱队魏梦君同志一封信,信中说:“经过三天的考虑,建议可否叫《红星照我去战斗》。”看信后我很高兴当即确定下来。这个连大作家、大导演和我都没解决的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后来我曾多次向魏梦君同志表示过感谢,这就是双江演唱《红星照我去战斗》的由来。
镜头四
1974年在电影《闪闪的红星》录音前后,我和卓能经常到双江家里去,有时还有铁林和谷一。当时双江正由新疆往北京调动的过程中,总政歌舞团还没分给他房子,他租住在郊区农村的一个小院子里。这个小院子里有一排小平房,住着三户人家,大约有五六间,双江和他母亲住最里面的两间,一间作厨房,一间母子居住。双江是个孝子,和母亲的感情极好。双江母亲是一位慈祥的老妈妈,对我们就像对孩子一样关爱,我们每次去就给我们包饺子吃。双江当过炊事兵,切菜、剁馅、包饺子,都很利落。他们家门前有一口大水缸,他们家的用水都储存在这个大水缸里。至今我还鲜明地记得双江在大水缸上飞快磨刀的生动情景。那时大家在一起,边吃饺子边喝啤酒,边谈论一些社会上文艺界的事情,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人世间的纷争,远离了那些污泥浊水,真是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有如身处世外桃源。那所田间的农村小院,那时人们纯朴真诚的感情,至今在我心中留有温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