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些回忆是散乱的,这些“历史镜头”也是不完整的。即或如此,我想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人,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多么难得的优秀歌唱家。
镜头九
1994年9月,我时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音乐系主任刘志刚因超龄已经离休,我们学院面临一些干部调整问题。我给总政干部部尹凤岐部长打电话谈到这一情况,表示要去干部部作一次汇报。尹部长说:你不用来了,改天我去军艺咱们当面谈。我当时还很有感触于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果然,一两天后,尹凤岐部长来了!见了院长、政委、政治部主任、副主任。在谈到音乐系主任问题时,我说:军艺的音乐系主要是以声乐为主,未来的系主任最好由一位在声乐上有成就、在社会上有声望的同志来担任。尹部长表示同意我的意见,他提出三个人选,其中就有李双江,他也比较倾向于双江。转天我主持召开军艺常委会,会上政治部主任张世刚、副主任张孝德汇报了尹部长来军艺谈话的内容,音乐系主任的三个人选经过常委们的讨论,一致同意上报李双江。当年11月,就宣布了双江担任军艺音乐系主任的命令。自此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他从一个单纯的歌唱演员转变为既是歌唱家又是音乐教育家双重身份。
走上这个岗位后,双江一直琢磨在音乐教育工作上怎样改革创新,开拓新的局面。他曾多次向我谈到过走开放式教学之路的种种想法,“红星乐坛”的创办就是其中之一。双江是一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歌唱家,他深知演出实践对培养一个歌唱演员的重要性。他力图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定期举办教学音乐会,把课堂教学和舞台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从面对一位老师、一台钢琴的环境中,转变为站在舞台上,面对许多观众、教师以及更多音乐人士,最后还要让广大观众来评论学生的学习成绩,使教学受到演出实践的检验。这种打破教室局限的公开教学,不仅使学生,也使教师的教学成果受到实践的测评。多年来,双江一直坚持这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作法。“红星乐坛”已举办了460多期,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军艺特色的教学音乐会。
镜头十
1998年,军艺音乐系在双江的领导下,几经酝酿筹划,报学院党委批准,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名,成立了“军旅音乐研究所”。他亲自兼任所长。从而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专门音乐研究机构,使得伴随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发挥过巨大作用的人民军队音乐事业得以进行历史性的系统总结。此项工作对于我军的音乐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研究我军的成长、壮大、发展、建设的历史进程也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如此:2004年12月,双江主编的上下两卷长达113万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出版,我参与了这部巨著的审稿和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军队的老文艺家李伟同志作了系统发言,许多经过战争年代的音乐家和理论家共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给予积极评价。2006年至2007年,双江主编的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图书《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经典文献库》——1《长征路上的歌》、2《抗日烽火中的歌》、3《解放战争炮声中的歌》先后出版。《抗美援朝硝烟中的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歌》(上、下集)也正在编辑之中。2007年还出版了《军歌如潮》——李双江军旅歌曲60首。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推荐项目选中了李双江担纲的《军旅声乐》课程。我是上述活动的顾问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